横向科研项目是指与企业开展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等活动,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专业知识服务。从创新体系的角度看,横向科研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活力与能力,降低企业的创新风险。
(一)
从《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3(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上的数据看,2022年度3808所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合同533593项,合同金额1534.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3%和增长10%,当年到账金额1048.2亿元,同比增长8.2%,平均合同金额为28.8万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合同金额超亿元的合同有24项,超5000万元的有64项,超1000万元的有944项。
从辖区内高校院所以签订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合同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数理及金额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是北京、江苏和广东,北京的合同数量及金额分别为45785项和297.7亿元,江苏是39883项和164.4亿元,广东是168826项和114.2亿元,平均合同金额分别为:北京65.02万元,江苏是41.22万元,广东是6.76万元。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2024年10月上中旬去了一趟广东,调研了一所985高校和一所职业技术学院。
(二)
985高校一位接待人员讲,一些教授的活动能力很强,对行业领域内的企业都很熟悉。如果一项成果与一家企业谈不扰,可以很快地找到另一家企业谈,直到谈成为止,有好的成果不愁找不到承接它的企业。这些教授之所以很活络,主要是与企业的横向合作比较密切,成为企业的外部大脑(研发中心)。教授与企业合作建立的研发机构,可以设立学校,也可以设在企业,但必须达到某些条件,包括合作经费数额必须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否则不允许挂联合实验室的牌子。
一位职业技术学院分管科研的副校长讲,他们与企业的科研合作很频繁,一些博士、年轻副教授成为中小企业的编外研发人员,合作机制很灵活。一些中小企业一般不会招聘博士等层次比较高的科研人员,因为用人成本高,雇佣博士等科研人员,还不如将科研任务委托像他们这样的职业技术学院的年轻科研人员承担。这样不存在雇人的成本,也不用担心他们是否会离职。他们学院每年从企业得到的横向科研经费都超过1500万元。为便于沟通交流并及时掌握情况,他牵头组建了一个科研交流群,凡是到账经费超过10万元的,都会在该群上发布。10万元以下的项目很多,但不得在该群发布。学校对科研人员的考核,不是看其获得了多少经费,还必须是验收通过,通过验收的科研项目及到账经费才允许作为对科研人员考核的依据。科研人员既有稳定工资的保障,又与企业开展科研合作,可获得成果转化收入,因而积极性比较高,也比较稳定。
(三)
将干巴的数据与实地调研的情况结合起来看,广东的高校与企业形成了深度融合的产学合作机制,企业的创新活力较强,其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而高校的教师通过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等方式较好地服务于企业,实现了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良性循环。尽管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的方式对知识的创造显得较弱,但总比那些闭门造车的创新要强很多。这样的创新体系才真正有活力。
回过头来看,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合同金额比较高的,如百万元及以下的,一般不会是中小企业,往往是大企业。中央许多文件都规定,鼓励国家设立的高校、科研机构向中小微企业转移科技成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技术供给。从上述情况看,广东高校这一点做得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