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于今年开展“2023年科创中国系列榜单”的评选活动。该活动“科创中国技术经理人先锋榜”的获奖名单正式揭晓,宝山区环上大科技园总经理李宇阳喜获此项殊荣。
李宇阳长期致力于科技创新管理和成果转化工作,探索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环上大”模式,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力量。
2023年“科创中国”系列榜单聚焦“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组织赋能+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挖掘一批前沿技术成果、潜力型科创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技术转移转化人才,打造特色与引领兼备的榜单品牌。其中,技术经理人先锋榜遴选出在一线从事技术转移转化工作的优秀代表,他们与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等高效对接,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
“技术经理人先锋榜”面向科技创新创业领域,遴选具备分析企业核心需求能力,发掘产业高质量技术成果并提供高质量专利资源,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业机构、科技创新型企业相应岗位承担相应工作职责,为技术成果转化创造了显著产业化成效和经济效益的优秀技术经理人。
获奖人员介绍
李宇阳
现任上海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环上大科技园总经理,一直深耕于科技创新管理和技术转移转化领域。
作为技术经理人,他挖掘、孵化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企业,如生物医疗检测“摇橹科技”等,助力这些科技项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最终实现商业价值的有效释放。
其主导的“环上大”模式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径,以上海大学为核心,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这一创新平台,联合地方政府、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同发力,打造了区校产学研多方协同的格局。通过资源整合、路径创新,不断拓展科技成果转化的空间,形成完整生态链,实现成果加速转化落地。
如今,“环上大”模式已初步呈现出创新创业活力迸发、科技成果转化增长、高新技术企业快速集聚的良好态势,成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的“策源区”和科技项目产业化的高地。截至目前,上海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已累计孵化培育近1400家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6家、科技小巨人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环上大科技园自2021年3月份正式运营以来,企业落地注册560余家,引进社会注册资金超30亿元。
环上大科技园介绍
环上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由宝山区和上海大学体制创新合资成立的环上大科技园运营平台公司,公司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加快集聚创新资源、荟萃高端人才、优化创业服务,引进更多科技型、成长性高精尖项目落户入园。
在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开放协同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作为宝山推进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的主力军,以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活力持续迸发,科技成果转化明显增长为行动目标,做大做强大学科技园,推进大学科技园产业集聚和发展,建设技术成果转化平台,推进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近年来,环上大科技园依托上海大学的学科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先后孵化出一批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企业。公司将逐步建设成为承载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之一的重要策源功能,努力服务宝山经济与科创发展,打造成为科创的热土、创业的乐园。
值得一提的是,环上大科技园还致力于为学生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支持,已支持成立大学生创业企业100余家,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通过股权投入、贷款贴息等方式,培养了一批行业特色鲜明的佼佼者。
技术成果转化案例介绍
在李宇阳总经理的带领下,环上大科技园非常重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积极孵化培育了一批卓有成效的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以上海大学博士后为科研团队的“摇橹科技”为例,该项目经过园区精心孵化,最终荣获多项大奖,包括互联网+国赛金奖、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业大赛铜奖等。该项目通过特有的mems气敏传感器及疾病标志物技术,实现了对慢性病及呼吸道传染病的无创快速检测,堪称世界首创。
另一个成功案例是“天域光联”公司。该公司由上海大学张倩武、张俊杰两位教授创办,园区全程提供辅导培育。公司采用专利购买的方式,已完成5项专利转让,合同金额超百万元。作为2021年入驻园区的企业,被列为宝山区首批“先投后股”立项企业,两年内便实现营收过千万。
种种案例均彰显了环上大科技园强大的科技成果转化实力和服务水平。在孵化培育企业、推动科研产业化方面,园区成绩卓著。
未来,环上大科技园将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在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的大局中扮演重要角色。
上观号作者:上海宝山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