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概念验证平台建设提速,破解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难题 科技新闻 11月27日 17806162203 取消关注 关注 私信 🌧️【杭州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概念验证平台建设提速,破解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难题】 ——多方联动构建支撑体系,全国协作提升转化效能 📅 交流会聚焦:杭州分享经验,共探概念验证平台建设路径 11月26日,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概念验证平台建设工作交流会,杭州市科技局局长楼秀华介绍,杭州坚持“精准服务+开放共享”,加快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鼓励高校的创新成果、科创基金投资的项目和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项目“应验尽验”。 本次交流会汇聚了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等20余个省市的科技部门负责人和50余家概念验证机构代表,围绕概念验证平台的建设经验、机制创新与共性挑战展开深入交流。 🔍 概念验证: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 概念验证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一环,被视为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最初一公里”。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和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 🏙️ 杭州模式:需求驱动,多元机制培育高潜力主体 1. 需求牵引项目遴选 “需求驱动”是杭州打造概念验证中心的四大模式之一。杭州以市场实际需求牵引项目遴选与验证,有效提升了技术成果的产业化适配度。例如,杭光所概念验证中心紧扣富阳区光电产业发展需要,主动引进外部项目,提供性能测试与工程化研究服务,大幅缩短产品研发周期,目前已成功孵化企业并获得13件发明专利。 2. 多元培育与管理机制 杭州用“定向组织+公开征集”方式培育概念验证中心,实施“先创建、后认定”的分步走策略,邀请院士牵头把好“入门关”,通过“赛马亮晒+动态调整”机制管理,去年对1家验证中心摘牌,确保资源投向最具潜力的主体。 🌍 各地探索:因地制宜构建特色支撑体系 1. 济南:企业深度参与 在济南,概念验证中心大部分初始项目来自产业合作伙伴提出的真实、紧迫的“市场需求”,让企业深度参与到技术共同开发与验证过程中,在概念验证项目推进、平台与人才建设、产业影响力提升等方面均取得了成效。 2. 上海:四位一体推进 上海推动重点任务清单、未来产业基金、项目经理人、集聚区建设“四位一体”,形成“提升现有平台能级、新建一批、储备一批”分类推进路径。由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与复旦大学共建的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打通应用研究、工艺验证、功能验证到市场评估与工业化生产的全链条,已完成23项概念验证,形成样机6台,促成转化达1.38亿元。 3. 武汉:专业服务网络 武汉搭建专业服务平台,建立“技术经理人+学术/产业/投资专家团”服务网络,提供知识产权战略布局、中试检测、技术交易、融资辅导等六大核心服务,建立“技术经理人初审—多领域专家复审—校政园三方终审”的三级遴选机制,确保入选项目兼具技术创新性与市场可行性,并链接知名创投机构、龙头企业、金融机构,为项目匹配应用场景与融资渠道。 ⚠️ 共性问题:资源分散、标准不一、协同不足 尽管各地探索初见成效,但资源分散、标准不一、协同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 全国协作:发起联盟倡议,提升整体效能 为此,本次交流会发起成立“概念验证平台服务联盟”的倡议,旨在推动资源共享、机制互鉴与服务协同,进一步提升全国概念验证体系的整体效能。 科技部七司副司长陈宏生表示,概念验证平台兼具公益属性与市场属性,需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运营相结合,构建可持续的概念验证平台运行机制,建立规范高效的验证流程;要持续强化概念验证相关要素供给,立足本地科研、技术与产业资源优势,紧扣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 活动意义:推动概念验证平台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本次交流会为各地概念验证平台建设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分享了杭州、上海、济南、武汉等地的成功经验,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发起成立“概念验证平台服务联盟”的倡议,将有助于推动全国概念验证体系的协同发展,提升整体效能,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创新动力。 未来,随着各地概念验证平台的不断完善和全国协作的加强,有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难题,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