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深圳)光明科技产业创新院专场路演: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政产学研资深度联动,打造成果转化“直通车”
七大硬科技项目亮相,覆盖多领域“卡脖子”赛道
-
普乐精密仪器:带来“面向高端数控机床的工业测量仪器”,自主研发的激光对刀仪(LTS – 200)重复性精度达0.1μm,五轴联动测量分析仪精度±1μm,打破国外品牌垄断,已服务中广核、科德数控等企业,助力“工业母机”核心部件国产化。 -
卫星薄膜柔性翼:航天赛道上,团队研发的卷绕式柔性翼面密度≤1.0kg/m²、展收比≥100m⁻¹,基频≥0.1Hz,展开速度可调控,可满足我国星网、千帆等巨型星座超4万颗卫星的能源需求,对支撑我国巨型星座高效部署与长期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
立谱智造:在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融合领域,“AI + 工业零部件全链条解决方案”依托哈工大科研力量研发的垂类大模型,覆盖零部件设计、评估、生产协同全环节,提供“设计 – 交易 – 生产”一站式AI应用,满足小批量多品种零部件定制需求,加速产品创新迭代。 -
源利电子:专注于银纳米线及其复合材料生产,突破低成本制备技术瓶颈,将制备成本降低1 – 2个数量级,月产能近10公斤,产品已在柔性屏、电池、芯片封装三大领域实现突破。 -
氢鹏科技:聚焦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与电解池(SOEC),1kW级系统工程样机稳定运行,助力“碳中和”下绿氢制备与分布式能源升级。 -
顺熵科技:“仿生树脉毛细材料”传热性能达石墨烯的5倍以上,为中兴5G基站、荣耀手机提供散热解决方案,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300%。 -
纳铠新材:“固态电解质纳米包覆技术”攻克硫化物电解质易水解难题,有望将包覆成本从1890元/kg降至13元/kg,推动固态电池大规模、低成本制造。
顶尖专家闭门研讨,锚定产业未来方向
-
邱业君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新材料中心牵头人,以《银纳米线材料: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探索》为题,分享银纳米线从实验室突破到量产落地的“攻坚路”。团队通过优化原材料、创新反应工艺、建立贵金属回收体系,实现成本下降两个数量级,是全球唯一实现超低成本生产的企业,也是国内首家掌握年产10吨级规模化制备技术的企业。其产品已在柔性屏、电池、芯片封装领域实现突破。 -
徐文福教授: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学院院长、高端装备制造中心牵头人,在《特种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发展现状及应用》报告中,介绍哈工大(深圳)在特种机器人与智能装备领域的科研实践。团队研发的“结构健康监测机器人”“防爆巡检机器人”已在桥梁、风电塔筒、核电站等场景落地;智能分拣机器人等装备助力物流行业自动化发展。未来,特种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将向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方向发展,具备更智能、更自主的能力。 -
王轩教授:广东省安全智能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人工智能中心牵头人,以《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为题,回顾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历程,剖析多模态技术、大模型发展现状及应用场景。他指出,国产大模型正处于“快速追赶、逐步反超”阶段,人工智能在数字经济领域赋能效应显著,但也面临安全与伦理挑战,呼吁构建技术防护体系与监管机制,推动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