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工研院技术经理人:架起高校科研与企业的“黄金桥” 科技新闻 10月22日 AOXEN 取消关注 关注 私信 黑龙江工研院技术经理人:架起高校科研与企业的“黄金桥” “过去,像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一直觉得像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这类学校有些高不可攀。如今,通过技术经理人对接科技总师工作,才发现专家教授就在身边,技术支持也变得触手可及。”双鸭山市双兴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永华的感慨,道出了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技术经理人工作的独特价值。 专业陪跑:从“中介”到“全能伙伴” 工研院的技术经理人队伍具有专业化和系统化特点。他们依托工研院平台,专职深耕科技成果转化全要素、全过程服务,不仅是“中介”和“牵线人”,更是陪伴企业跨越“死亡之谷”的“全能陪跑员”。 在双鸭山德盟机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技术经理人韩婷婷用三天时间跟班作业,把企业模糊的“喷浆效率低、精度差”诉求,精准拆解为“控制精度”“结构设计”等具体技术痛点,随后迅速匹配到哈尔滨工程大学张忠林教授团队。在对接会上,她当起“翻译官”,让企业需要的“煤矿复杂环境可视化系统”与教授团队的导航定位技术精准对接。经过三个月联合研发,可视化喷浆机器人系统成功落地,企业订单量随之增长。 在黑龙江惠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转型智慧农业时,技术经理人王功伟全程跟进对接哈尔滨工业大学团队,从产品中试到市场拓展再到资本对接全程参与。如今,该公司已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还拓展了植保无人机业务,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农业新模式。 精准对接:构建全省技术转移网络 工研院致力于构建服务全省的技术转移转化网络体系,通过汇聚资源“千手”提供服务,依托精准对接搭建桥梁。技术经理人徐佳麟在大庆分院工作期间,通过频繁走访企业与开展政策宣讲,一年内推动33项技术合同落地,合同金额超6000万元。 2025年初启动的省科技总师选派工作中,技术经理人们奔走13个地市举办对接会,技术经理人程璐介绍:“我们既懂企业需求又熟悉专家优势,还借AI提升匹配精度,最终选出400名科技总师精准下沉。” 全链条支撑:复合型人才的专业服务 技术经理人队伍的专业高效,源于工研院构建的全链条支撑体系。技术端建成覆盖材料、装备等领域的“技术成果库”;企业端联动13个地市形成动态“需求库”;政策金融端对接龙江“4567”现代产业体系政策,还联合金融机构破解融资难题。 工研院院长付强表示,技术经理人要成为懂技术、市场、金融、政策、企业的复合型人才,既要当技术翻译官,又要做企业服务员。工研院致力于建设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技术经理人队伍,通过“业务交流月”“能力大练兵”活动,培养业务能力、强化责任意识,促进团队协同联动。 激励保障:让技术经理人“有奔头” 为让技术经理人“有奔头”,工研院推动建立专属职称评审体系,不唯论文看实绩,“促成成果转化、创造经济效益”成为核心标准。参与体系起草的潘欣彤坦言,职业认同感的提升让团队凝聚力更强。 如今,工研院32名技术经理人就像龙江科技创新的“催化剂”,激活着黑土地创新活力。他们每年对接科技人员400余人次,服务企业300余家次,累计孵化加速科技型企业近500家,用专业服务架起高校科研与企业需求之间的“黄金桥”,为黑龙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