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五级人大代表践行总书记嘱托: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打头阵” 科技新闻 10月18日 AOXEN 取消关注 关注 私信 江苏五级人大代表践行总书记嘱托: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打头阵” 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半年多来,全省五级人大代表中的企业工作者牢记嘱托,在各自岗位上奋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攻坚“卡脖子”难题,前沿科技加速落地 徐州博康:光刻胶国产化的突围之路 光刻胶是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志伟带领团队,以“全链条掌控+协同创新”破解困局——企业产品覆盖国内主流电子代工厂100余家客户,248nm单体产品稳居国内市场首位、全球前三。 现场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后,博康进一步加码创新:研发费用预算同比增长20%,重点投向高端光刻胶与前沿技术;探索“AI+研发”模式,通过人工智能优化数据积累与算法,提升研发效率。“紧跟总书记指引,我们定能在集成电路材料领域开疆拓土,为江苏乃至全国产业自主可控贡献力量!”傅志伟坚定表示。 苏州中瑞智创:3D打印赋能高端制造 苏州市人大代表、苏州中瑞智创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宏志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源头,而成果应用则是产业升级的关键。”企业通过持续研发突破3D打印精度、速度与材料瓶颈,近期推出多款适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的高端多激光金属3D打印设备,并加速设备智能化升级。 周宏志表示,将依托江苏科教与产业优势,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创新成果精准落地,助力江苏“经济大省挑大梁”。 传统产业升级,老树发新芽 东山精密:电子信息与新能源的智能化转型 从乡村小作坊成长为年收入超300亿元的大集团,省人大代表、东山精密集团党委书记计亚春带领企业深入学习总书记“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要求,完善推进方案与行动指南,构建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机制。 企业正加速电子消费品与新能源结构件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运用DeepSeek与数字化平台推动制造体系网络化协同,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智能决策+全自动化生产”转变;优化产品制造、供应链协同等各环节,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我们将以创新融合打造百年企业,为江苏产业升级作贡献。”计亚春说。 连云港五洲船舶:传统造船业的智能绿色转型 灌云县人大代表、连云港五洲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云竹直面船舶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拐点,推动AI技术与造船实践深度融合:焊接机器人生产线大幅提升效率,50000T系列高端油化船应用机电一体化、机舱无人管理等世界前沿技术。 叶云竹联合产业链伙伴构建绿色智能造船技术体系与区域协同创新体,计划在智能船舶、零碳动力等领域持续攻坚,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助力江苏造船业保持领先。 海安鑫缘:茧丝绸产业的生物医疗新赛道 南通市人大代表、鑫缘茧丝绸集团董事长储呈平带领企业从传统织布制衣向生物医用材料拓展——研发的“蚕丝蛋白骨钉”具有可降解、高生物相容性等优势,开启第三代高性能生物医用材料新篇章。 “我们将加快蚕丝蛋白骨钉报证上市,同时引进高科技人才,推动传统产业信息化、数字化、AI智能化升级,焕发新活力。”储呈平表示。 夯实支撑体系,教育人才资金协同发力 教育:培养创新与转化并重的人才 镇江市人大代表、江苏省大港中学教师孙开霞深感责任重大:“要将培养栋梁之材与追梦先锋结合,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探索欲与创新能力,为教育强国与科技发展输送人才。” 人才:劳模工匠引领实践创新 省人大代表、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首席技能专家刘云清带领团队取得100多项创新成果,提升企业效率与质量。他不仅积极履职提出人才培养等建议,还参与“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与生产力提升。 资金:创投助力硬科技项目成长 南京市雨花台区人大代表、南京拉尔夫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冬华发挥天使投资优势,累计管理规模超10亿元,投资多个高成长性项目。他表示,将围绕“打头阵”要求,聚焦机器人、集成电路等硬科技领域,加大投资力度;组织双创活动,推动优质项目落地江苏,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提供资金“及时雨”。 江苏五级人大代表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嘱托,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中勇当先锋,为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贡献智慧与力量。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