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召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场会: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赋能乡村振兴 科技新闻 10月17日 AOXEN 取消关注 关注 私信 陕西召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场会: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赋能乡村振兴 9月25日,2025年陕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区市合作暨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工作推进现场会在渭南市合阳县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总结交流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与经验,系统安排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旨在以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抓手,推动农业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科技动能。陕西省委科技工委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冀峰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市科技局负责人、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代表、优秀科技特派员代表等70余人参会。 经验共享:多方代表共话服务实践与创新 会上,西安市科技局、渭南市科技局作为管理单位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法人科技特派员代表,分别围绕科技特派员服务管理机制、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路径等主题作交流发言,分享了在组织协调、资源整合、服务落地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哲鹏教授、安康市农科院刘运华、延安市果业中心路永贵等科技特派员(团)代表则结合基层服务实际,讲述了在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解决难题、带动增收的具体案例,生动展现了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使命担当。 杨凌示范区科创局在会上介绍了“杨凌农创汇”建设政策,并与各地市科技局签订《成果转化专员进驻农业科技驿站合作协议》。这一举措旨在通过搭建常态化合作平台,推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科创资源(如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与各地市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进一步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促进区市协同联动、资源共享。 精神传承:以榜样力量厚植服务情怀 会议期间,全体代表集体观看了电影《旱塬》。该片讲述了旱作农业科技专家李立科先生扎根合阳数十载,潜心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将当地小麦亩产从200斤提升至800斤的感人故事。李立科先生“把农民的事当自己的事”“一辈子扎根黄土地”的奉献精神,深深触动了与会科技特派员。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李立科先生为榜样,传承老一辈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以更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深入乡村一线,用科技力量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此外,代表们还实地观摩了合阳县甘薯种植基地、乳制品加工企业和旱地粮食作物试验站,现场了解科技特派员在推动特色产业创新(如甘薯品种改良、加工技术升级)、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如试验站新品种示范推广)等方面的具体实践,直观感受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支撑作用。 部署重点:强化协同,推动服务全覆盖与效能提升 会议强调,科技特派员制度是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化制度推行与协同联动。强化顶层设计,推动杨凌农创汇与各市深度联动,链接高校、科研院所等科创资源与县域乡村产业需求,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供需精准匹配、高效转化落地。 二是聚焦服务全覆盖目标。紧扣“十四五”末镇村科技服务全覆盖要求,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团),重点向特色农业产业聚集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确保科技服务无死角。 三是完善机制与模式创新。优化激励与评估机制,充分调动科技特派员积极性;创新运用“多团联动”(跨领域专家联合服务)和“互联网+科技特派员”模式,拓展全产业链综合性服务(覆盖生产、加工、销售全环节)。 四是强化保障与动态管理。加强省市县三级纵向协同,明确责任分工,统筹政策、资金等要素保障;做好科技特派员的动态管理与绩效评估,及时调整优化服务力量,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提质增效。 此次现场会通过经验交流、精神传承与工作部署,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陕西将以科技特派员制度为纽带,持续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乡村产业振兴深度融合,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