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17条硬核举措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任督二脉” 科技新闻 10月13日 AOXEN 取消关注 关注 私信 湖北:17条硬核举措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任督二脉” 10月10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湖北省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进行深入解读。这份聚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行动指南”共包含17条具体举措,明确提出力争三年左右时间,将湖北省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升至50%,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创新动能。 聚焦产业需求,提升成果源头供给水平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但如何让科研成果更贴合产业需求?《若干措施》首先从源头发力,提出支持高校联合企业聚焦“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需求,开展全链条攻关及“尖刀”技术攻关。通过新建一批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鼓励高校建立高水平科研平台,推动成果转化迈出“第一步”。同时,对高校开展“五技合同”(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认定登记给予激励,从源头上提升科技成果的供给质量与针对性。 破解转化难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不能转、不敢转、不愿转”一直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痛点。《若干措施》瞄准这些难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一方面,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资产单列管理,制定赋权工作指引、实施细则和负面清单,明确转化边界;另一方面,采取“先使用后付费”等灵活定价方式,降低中小微企业获取科技成果的门槛,让成果从实验室更快走向生产线。 强化激励引导,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 为让科研人员“愿转、敢转”,《若干措施》在激励机制上出实招: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与职称评定、岗位聘任、人才评价、绩效考核等挂钩的评价指标体系,将转化成效作为重要考核依据;同时,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制度,明确领导干部、科研人员使用财政资金开展转化活动的免责情形,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不纳入国有资产绩效和保值增值考核范围,为科研人员解除后顾之忧。 构建支撑体系,打造全链条转化生态 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创新要素的协同支撑。《若干措施》提出,推动新建概念验证中心和制造业中试平台,为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提供“中间试验”;打造高校成果供需对接信息化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快建设成果转化孵化载体,为初创企业提供成长土壤。此外,湖北还将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组织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壮大技术转移人才队伍,构建协同推进机制。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湖北设立10亿元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直投基金群,加大基金信贷保险支持力度,为成果转化提供“真金白银”的保障。 压实责任落实,打通堵点卡点 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湖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镧表示,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制定62项重点任务责任清单,逐项明确具体举措、时间节点和责任部门。通过建立“周跟进、月统计、季分析”推进机制,加强持续跟踪;邀请第三方机构开展周期性评估,结合实际动态调整政策,聚力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堵点卡点,推动更多“实验室成果”转化为“产业生产力”。 从提升源头供给到破解转化难题,从强化激励引导到构建支撑体系,湖北正以17条硬核举措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任督二脉”,为高校科研人员“松绑”、为产业发展“赋能”,奋力书写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