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勇立科技革命潮头,奏响创新时代强音

中国企业:勇立科技革命潮头,奏响创新时代强音

决胜“十四五”的征程上,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成就闪耀登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原生鸿蒙跻身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灯塔工厂”数量全球领跑,DeepSeek与人形机器人惊艳全球……这些里程碑式的突破,生动诠释了中国企业在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以中流砥柱之姿勇挑重担,将创新基因融入发展血脉,奏响了科技与产业创新的时代最强音。
中国企业:勇立科技革命潮头,奏响创新时代强音

制度赋能: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巩固

企业,是最活跃的科技创新主体。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制度安排,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聚集,一系列制度创新“组合拳”释放出强大乘数效应。
在安徽,近500家省级创新平台中89%由企业牵头组建,成为产业升级的“最强大脑”;上海首创“探索者计划”,搭建起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的“高速路”,助力企业跨越从“想做”到“敢做、能做”的鸿沟;广东建立“省部院产学研合作”模式,精准汇聚全国优质创新资源,满足产业需求。
在这些创新实践的推动下,我国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愈加稳固。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超50万家,全社会研发投入中企业占比超77%,企业牵头和参与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占比近80%,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从“十三五”末的90.7万件跃升至2024年的124.4万件,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袁达所言,中国式创新生态正加速形成,中国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融入创新生态,走出一条独特的技术发展路径。

攻坚突破:量子计算与航天材料彰显硬实力

量子计算机被誉为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超级加速器”。2024年年初,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仅一年多就为143个国家和地区完成50万次计算任务。这背后,是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克高密度微波互联模组技术,打破国外垄断的生动实践。
在航天领域,湖南中创空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邀请中南大学钟掘院士团队以6项高价值专利入股,为我国空天装备轻合金材料与构件极端制造产业化按下“加速键”。这些太空材料不仅应用于空天运载、导弹武器、特种船舰等高端领域,还拓展至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等民用市场,年产值直逼百亿元。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生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活力迸发

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主力军,在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我国已构建起多层次技术交易网络,包括12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1084家高校院所自建的技术转移机构、19000多家高校和企业共建的研发与转化平台、1.6万家各类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与此同时,科技金融体制不断完善,截至2024年年底,580余家科创板上市科技企业直接融资规模达9000多亿元。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20年的2.8万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6.8万亿元,同期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44.9%提升至53.3%。
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扮演着主力军角色,成为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核心力量。

中小企业:创新版图中的中坚力量

在创新浪潮中,中小企业同样绽放出耀眼光芒。上海超导从“一穷二白”的独立摸索起步,成长为全球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的核心供应商之一,产品畅销全球,并参与制定一项国际标准、牵头制定两项国家标准。
“十四五”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平均年新增超400万户,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0万家,“小巨人”企业总数超1.46万家,超4.5万家试点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同时,全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超19万亿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超1800家,15个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6.4%。
这些数据生动诠释了中小企业从“独立摸索”到“行业领军”的蝶变历程,它们已成为国家创新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历史交汇点,中国企业已攀上创新能级的新高峰。“中国创造”的标签愈发鲜亮,这些勇立潮头的创新主体,必将在全球科技版图重构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原文链接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