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与镇江高新区:“双高协同”激活科技成果转化新动能 科技新闻 10月11日 AOXEN 取消关注 关注 私信 江苏科技大学与镇江高新区:“双高协同”激活科技成果转化新动能 近日,江苏科技大学与镇江高新区联合举办“双高协同”科技成果转化路演活动,通过搭建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推动校地合作迈向更深层次,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创新动能。 硬核成果亮相: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 活动现场,江苏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带来的航空航天高精度流量传感器项目成为焦点。该项目负责人昝浩介绍,该技术突破了航空航天高温强振环境液体流量高精度测量的“卡脖子”问题——高温强振环境测量精度从传统的5%跃升至0.5%,远超行业水平,并打破了欧美国家在该技术领域的长期垄断。目前,该成果已通过强振动、宽温域综合环境验证,获得航空航天客户的广泛关注,参与了航空无人机、航天飞行器等项目的研发配套,展现了高校科研解决国家战略需求的硬实力。 校地合作深耕:聚焦特色领域构建转化全链条 江苏科技大学作为以船舶海工为特色的高校,聚焦船舶海工、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领域,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并以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镇江高新区则与该校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双方合作共建的“先进船舶海工区域转移转化中心”,正围绕“产业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培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校企协同创新中心”五大方向发力,成为校地协同的关键平台。 作为江苏省首批“双高协同”试点单位,镇江高新区与江苏科技大学已形成紧密合作态势,聚焦船舶海工、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构建起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机制。数据显示,双方已累计开展校地对接50余家次,落地校企合作项目7项,带动新增科研投入超6000万元;“超低温薄膜存储技术推广研究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载体也即将落户高新区,“双高协同”已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路演赋能:多领域成果对接产业需求 本次路演活动汇聚了江苏科技大学多个学院的优秀科技成果,涵盖智能装备、新能源、海洋工程、新材料等前沿方向,既凝聚了科研团队的智慧,更承载着推动产业升级、服务社会的使命。活动通过展示高校“沉睡”的技术资源,为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搭建了直接对话的通道。 未来展望:打通堵点培育创新生态 下一步,江苏科技大学与镇江高新区将依托校地共建平台载体,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打通信息、资本与技术对接渠道,推动校企供需双侧高效匹配,实现机遇共享、发展共赢;二是培育多元创新主体,既打造“顶天立地”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也培育“铺天盖地”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三是促进成果转化与人才汇聚,通过全链条服务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让更多创新人才在区域发展中施展才华。 此次“双高协同”路演活动,不仅是高校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校地合作模式的一次深化实践。通过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破解技术转化堵点,双方正携手书写校地协同发展的新篇章,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创新支撑。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