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多维发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

​萧县:多维发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

​​萧县:多维发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

近年来,萧县以高质量发展战略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通过加强产研合作、搭建创新平台、强化服务保障等多维举措,推动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坚持需求导向,强化产研合作,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

萧县以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为核心,加强企业技术需求征集与凝练,精准对接国内高校院所,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构建“原始创新 – 技术开发 – 成果转化”闭环链条。

一方面,深化校企合作,引导企业与高校共建研发平台。新秀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大学签订“特色产业联合开发基地”合作协议,与浙江师范大学签订500万元“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建特色产业研究院;与中科大、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等合作,共建“中科大先研院萧县智能制造中心”“安徽科华辣椒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平台,推动特色产业技术升级。

另一方面,依托跨区域合作拓展创新资源。借助张江萧县高科技园与上海张江共建“研发飞地”,在G60松江·中安科创园设立1700平方米的萧县长三角城市联合创新空间,形成“上海研发 + 萧县转化”的协同模式,让“上海智慧”与“萧县实践”跨地区联动。同时,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科技攻关任务,建立健全“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制度,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进程。

​坚持创业服务,强化人才支撑,打造助力科技创新好生态​

萧县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强化金融赋能、加强人才引进,构建“四链融合”的科技创新生态,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保障。

在政策与资金支持方面,制定《萧县省级创新型县建设方案(2023 – 2025年)》及配套文件,设立15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年均减免税额超1400万元,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在金融赋能上,推出“科创贷”“研发贷”等金融产品,科技企业贷款余额增长25%,推动林平股份等企业上市融资,缓解企业创新资金压力。

在人才引育方面,实施“萧纳百川·聚英才”行动,建立“人才服务站”数字化平台,提供住房、医疗等“一站式”服务,引进院士团队2家、博士后工作站2个,柔性引进高端人才60余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智力支撑。

​坚持布局优化,强化产业集聚,跑出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度​

萧县通过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加速主导产业升级、加强产业集聚,推动科技成果在重点产业领域快速落地转化。

在产业布局上,完善“2638”产业规划体系,制定《萧县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2024 – 2027年)》,明确新材料、机械制造为双首位产业,形成“一心定位、一带引领、三轴并驱、六园增效”空间布局,以孤山湖为核心,萧国大道为经济带,皇藏大道等为产业轴,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园、液压件产业园等六园增效,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空间支撑。

在产业升级上,聚焦七彩农业、新材料、机械制造、新型能源等重点产业,通过项目引领、龙头企业带动、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和科技特派员指导等举措,加速企业产业升级改造。2024年,净增高企19家,总数达7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39家,增速全市第二。

在产业集聚方面,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研发投入攻坚行动,依托张江萧县高科技园等载体,招引长三角新材料、机械制造产业落地。目前,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7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家,主导产业规上企业超百家,形成产业集聚效应。2024年,新材料、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产值达33.72亿元;华大化学的耐水解甲苯减量绒面染色超纤蛋白树脂入选安徽省首批次新材料;技术合同吸纳苏沪浙成果超3000万元,30余家企业与高校签订产学研协议,2家企业获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

​展望未来:完善协同体系,打造区域科创高地​

下一步,萧县将不断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体系,聚焦新材料、机械制造、新能源、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创高地,让更多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持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