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贸会聚焦:医院成生物医学新技术成果转化重要阵地

服贸会聚焦:医院成生物医学新技术成果转化重要阵地

服贸会聚焦:医院成生物医学新技术成果转化重要阵地

9月10日至14日,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主题的服贸会举行。今年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副书记、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主任姜雪第四次受邀参展,该院重点展示了多项聚焦智能化医疗场景的创新成果,而这只是众多医院在服贸会上展现科技成果转化实力的一个缩影。

政策推动与医院担当

9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草案)》,强调推动我国生物医学技术创新发展,加快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升级。医院正成为我国生物医学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阵地,北京许多三甲医院牵头研发的具有先进技术性和市场影响力的科研成果转化产品在服贸会上一一亮相。

智能手术机器人:提升手术精准度与可及性

北医三院展示了与爱康医疗壹点灵动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K3智能手术机器人。传统人工关节置换术高度依赖外科医生的经验与手感,而K3智能手术机器人通过术前三维精准规划和术中亚毫米级的机械臂操作,将力线恢复精度控制在±1°以内,显著提升了手术的一致性与可预测性。该机器人系统还将专家的经验转化为标准化、数字化的手术流程,能够辅助基层医院医生更规范地进行手术操作,推动国产关节手术机器人从“有”到“优”的跨越。自2024年起,北医三院承担了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支持的产业开发研究院建设项目,积极探索多方协作的合作机制,形成了“临床需求赋能科技创新,产业转化反哺临床提升”的技术成果转化体系,一批源于临床的原创成果正稳步实现产业化。

眼底慢病智能体:守护眼健康与慢病预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与鹰瞳科技公司联合研发的眼底慢病智能体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该AI眼底相机设备由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团队牵头研发,集“便携式眼底相机、嵌入式人工智能算法、远程诊断平台”于一体,小巧轻便、可单人操作,30秒内即可完成高清眼底照相。AI系统能即时分析影像,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黄斑病等致盲性眼病风险,并对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重大慢病进行早期风险预警。临床验证结果显示,该系统在眼底疾病识别上的准确率超过95%,在慢病风险预测上的准确率达到80%。目前,这一设备已在超过250家体检机构、8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署,服务人群超过3000万人次。

微米级耳科CT:填补领域空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展示了世界首台微米级耳科CT。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影像学专家王振常团队研发人员指出,耳部结构微小,以往针对很多隐匿微小的耳部病变,影像学诊断存在看不清、看不准的疑难情况。而耳科专用CT分辨力高达50微米,是通用型CT设备分辨力的6倍多,最大的优势就是看得清、定位准、更轻便,填补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空白。

医院成果转化潜力凸显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和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等联合撰写并发表于管理学领域权威期刊《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的研究成果显示,医院在技术转移上的投资回报率为4.0%,远超大学的1.6%;在顶尖医院中,投资回报率约为6.3%,而顶尖大学为2.9%。这一研究量化了医院在推动技术产业化方面的巨大潜力,善用医院的独特优势,将其作为连接健康需求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枢纽,能不断给生物医药产业注入发展动力。

截至2024年底,北医三院累计获批专利成果近2000项、成果转化274项,累计获批33张药品与医疗器械注册证,美国FDA批件3项,相关系列产品已上市惠及患者。医院凭借贴近临床需求、拥有真实世界数据资源、应用前景明确的产业需求优势,正成为生物医学技术创新的重要阵地,展现出更高的转化潜力。一场由临床需求引领、多方协同的医学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浪潮,必将澎湃而至。

原文链接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