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创新高地与智造引擎​

​唐山: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创新高地与智造引擎​

9月10日,“协同发展谱新篇”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第三站走进唐山。在这里,机械臂的精准舞动与数字屏幕的光影交错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扑面而来,从机器人产业的“会客厅”到共享制造的“造梦空间”,从特种装备的“大而强”到钢铁巨头的“绿色转型”,唐山正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承接地”与智造升级的关键一极。

​​唐山: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创新高地与智造引擎​

​机器人产业:从“展览馆”到“造梦空间”的创新闭环​

踏入唐山机器人展示体验中心,智能导览机器人“小博士”热情互动,这里不仅是4600平方米的科技成果“展览馆”——总建筑面积约4600平方米,提供工业、特种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的“一站式展示、体验和购销”,汇聚50家参展企业、130余件展品;更是京津冀机器人产业的“会客厅”。

而距离展厅不远的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则是将图纸梦想变为现实的“造梦空间”。车间里机器轰鸣、金属碰撞,多角度机器人焊接中心的焊枪精准定位,电子屏实时跳动生产数据。这里没有“单打独斗”,而是汇聚1000余名技术人才和800台智能设备,为京津冀乃至全国中小企业提供非标零件加工、样机试制到共享仓储物流的“一站式”服务。

“共享工厂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厂长赵辉介绍,该模式可缩短研发周期15%、降低单位成本8%,已服务200余家企业,带动产值2亿元。从展示中心的“展览”到共享工厂的“制造”,唐山形成了机器人产业从技术展示到落地应用的创新闭环。

​特种机器人:京津冀优势互补的“特色名片”​

在中信重工开诚智能有限公司展厅,消防灭火机器人、煤矿作业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组成的“天团”震撼亮相。消防灭火机器人水炮最大流量每秒80升、射程85米,相当于8名消防员的工作效率;煤矿作业机器人可替代井下工人执行巡检、喷浆等任务;水下机器人下潜深度达300米。

“特种机器人是京津冀协同的代表性产物。”总经理助理孙宁介绍,以防爆智能巡检机器人为例,它融合了北京先进的机器人感知控制规划技术、天津的新能源技术,以及唐山制造基地的场景适配与产品技术,是三地优势互补的成果,目前已在全球广泛应用。这些特种机器人不仅体现了唐山在细分领域的创新能力,更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生动注脚。

​钢铁巨头:从“山”到“海”的绿色转型典范​

驱车穿越城市,曹妃甸的首钢京唐厂区如“钢铁城堡”矗立。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者,首钢从北京石景山搬迁至曹妃甸,完成从“山”到“海”的跨越,更实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

在钢轧作业部炼钢作业区,操作工手持iPad即可完成一炉钢的冶炼,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工人从高温现场转入空调房,作业环境大幅改善。运输部成品码头则率先完成铁路进码头项目,港区铁路与多条铁路线相接,实现铁海多式联运,成为河北地区钢材下水量最大的单体码头,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首钢的转型,不仅是企业的升级,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传统产业领域的成功实践。

​协同共振:创新碎片拼出完整发展图景​

从机器人共享工厂的“小而美”到特种装备的“大而强”,从展示体验中心的“科技秀场”到钢铁巨头的“绿色转型”,四个相距百余公里的点位因创新碎片产生奇妙共振:机器人展示体验中心的地铁车底智能吹扫机器人模拟作业,共享工厂工作人员前往天津加强合作,首钢京唐与北京高校、企业联合开发高性能汽车底盘用钢……

这些跨越空间的创新合作,是北京研发资源、天津制造基础与河北场景空间深度融合的体现。唐山不仅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承接地”,更成长为引领京津冀智造升级的关键一极,在协同发展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创新篇章。

原文链接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