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搭建卫生健康创新转化平台,激发健康新质生产力
9月11日上午,由中国(浙江)卫生健康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共同主办的2025卫生健康创新技术交流会暨第七届成果转化对接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本次大会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协同,深入探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在卫生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
平台建设与政策支持:打通创新转化路径
2018年,中国(浙江)卫生健康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正式启动运行,通过设立卫生健康技术市场、临平成果转化天使基金和转化联盟等系列举措,成功打通了“临床问题—科研突破—产业落地”的创新转化路径。近年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围绕重大疾病防治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学科专科群布局与重点科技项目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引擎功能,持续优化“产学研医”融合生态,打造了“政府搭台、兵团式作战、医研企早期融合”的协同创新模式,为卫生健康领域科创项目孵化、技术突破提供全周期支持。今年6月,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发布《浙江省医疗卫生机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指引(试行)》,推动全省转化工作向规范化、精准化、高效化迈进。
丰硕成果:创新实力与转化成效显著
截至2024年底,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每万名卫生技术人员专利数超过359项,直接转化金额近6亿元。今年以来,全省研究型医院已成功实现114项科技成果转化,总金额达1.22亿元。“浙里汇智—2025卫生健康创新成果展”在会上启动,集中展出200余项前沿创新技术与产品,展区分为五大版块,多维度呈现浙江在卫生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其中,2020 – 2024年度浙江卫生健康领域107项重要科技成果集中亮相,涵盖数字医疗、生物制药、精准诊断等多个前沿领域。良渚实验室展示的靶向线粒体自噬口服药TJ011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张茂教授团队研发的多款产品均实现技术突破。
深度融合:专家学者共探转化逻辑
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的痛点和未来展望,大会邀请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医工交叉、药学转化等领域专家学者进行对话。五位专家学者从技术研发突破到成果临床落地,再到长效生态保障的创新转化逻辑展开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为现场观众呈现了在医工信交叉协同、临床试验效能提升、医研企早期融合方面的启发性观点。
项目签约与生态构建:推动转化广度与深度
为推动创新成果从临床问题出发,由“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浙江持续优化转化机制、提升生态吸引力。大会上,5项重大创新技术项目成功签约,直接转化金额近6000万元,覆盖智能医疗设备、创新药物、基因诊断模型、智慧医疗系统及中药健康产品等多个前沿领域。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李清林介绍,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抗哮喘一类新药“α – T – R1”从中药艾叶中提取有效成分,已完成关键阶段并获得多国发明专利授权,在动物实验阶段有创新性发现,该项研发技术成果以3000万元完成转让,企业方将投入1.5亿元进行后续开发。
为打破学科壁垒、构建更高效的转化枢纽,会议期间,浙江省医院协会医工信转化管理分会正式成立,致力于构建连接临床需求、技术研发、产业培育与临床应用的核心枢纽,全面支撑医工交叉融合与转化生态建设。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签署“医学科研数据库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科研数据资源的系统整合与高效利用,打造“医学芯片库”,助力浙江省实现科研创新模式转型。此外,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与悉尼大学签署“千医出海”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人才联合培养方面开展深度协作。浙江聚焦成果转化全链条人才需求,重点培育卫生健康领域技术经纪人和临床科学家两支高水平专业队伍,加快构建复合型人才矩阵。
活动升级:全方位赋能与合作机遇
卫生健康创新技术交流会暨第七届成果转化对接会始创于2018年,历经七载,已从单一学术成果交流会升级为集创新孵化、产业联动、生态共创与国际合作于一体的复合型交流活动。除主会场外,大会还举办了浙江省“医路创新”资源对接活动、台州市主动健康学会组织建设暨创新转化学术交流会以及2025年浙江省卫生健康系统科研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等配套活动,内容涵盖医工融合、知识产权、创新转化、科研管理等多个领域,为与会者提供全方位、精准化的专业赋能和合作机遇。
当前,浙江正持续拓宽“产学研医用”转化通路,推动卫生健康“两新”深度融合,为卫生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