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以“创新成果转化年”活动为引擎 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今年以来,株洲市以“举办活动链接资源、工作闭环推动落地”为总抓手,全面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年”活动。1至7月,全市创新成果转化生态持续优化,多项核心指标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打造“制造名城”注入强劲动能。
资源链接:多维对接加速成果落地
上半年,全市密集举办“破茧蝶变”主题路演、对接会、论坛等活动50场次,成功促成141项高校院所创新技术成果在株洲转化落地。通过高频次对接北京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梳理发布技术需求,组织5场校企对接活动,畅通成果转化渠道。科技成果“先用后付”改革启动,政策制定进入完善阶段。
聚焦产业链应用场景,“湘域湘质”航空装备与低空经济对接、“菁樟计划”四链融合路演等活动促进供需匹配,专利转化微对接活动常态化开展,推动创新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主体活力:企业梯队壮大创新升级
株洲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春笋计划”,企业培育成效显著:第一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77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895家(数量居全省第三),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3家(总数突破600家),29家企业获推荐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科技招商势头强劲,成功招引投资项目46个,合同投资额达82.9亿元。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新推广IPD(集成产品开发)应用企业37家。2026年度市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启动征集,轨博会、通航博览会等平台活动筹备加速,为产业升级蓄势赋能。
要素保障: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创新
株洲聚焦早期硬科技企业,截至7月完成“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项目16个,立项“先投后股”项目6项(如雾净科技)。市产投集团走访53家早期项目,完成4个项目投资。株洲科创基金港聚集效应显现,入驻基金已投资5个项目;高新区成果转化基金首期实缴1180万元并完成首笔500万元投资。
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前7个月新增知识价值信用贷款9.66亿元(余额达26亿元,居全省第二),1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以技抵贷”,加速发展。
人才生态:引育协同厚植创新沃土
随着《关于建设人才集聚高地加快培育制造名城的实施意见》印发,株洲拓宽引才渠道:上半年对接刘友梅、罗锡文等院士专家,举办“青年科学家百城行”、校友回湘大会等活动,营造大学生留株创新创业氛围。暑期实践、创业沙龙等举措落地见效,高新区立项大学生创业项目17项。
高校成果转化改革持续推进,湖南工业大学率先完成初步改革,校企合作深化(共建实践基地、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班),首批“卓越工程师”评选初审完成。围绕高校合作、工业软件等关键领域设立的十大先锋计划有序推进,31个重点项目稳步实施。
株洲正以“创新成果转化年”活动为引领,汇聚创新要素、激发主体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落地生根,为高质量发展锻造更强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