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双向揭榜挂帅”激活创新动能 科技成果转化驶入快车道
首批53个项目落地!成都高新区创新实施“双向揭榜挂帅”助力科技成果转化_中国高新网
8月22日,“创投天府・周周见”常态化投融资路演活动“双向揭榜挂帅”专场在成都高新区菁蓉汇举办。活动通过项目路演、资本对接等形式,集中展示四川省“双向揭榜挂帅”机制首批项目落地成效,为科技成果与市场资本精准对接搭建桥梁,助力成都高新区打造全国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
创新机制破题: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
“双向揭榜挂帅”是四川省今年推出的创新机制,分为“企业找技术”和“成果找市场”两条路径:企业可发布关键技术难题或创新需求,高校、科研院所及创新团队则可发布前沿核心技术寻求合作。为推动项目落地,省、市、区三级共同组建12亿元专项资金池,按合同金额最高40%给予支持(单个项目资助上限2000万元),形成“发榜 – 揭榜 – 定状 – 落地”闭环,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作为核心承载区,成都高新区落地首批项目53个(“成果找市场”26个、“企业找技术”27个),撬动投资超15亿元,两类项目数量及金额全省占比均超50%。该机制有效解决企业技术需求与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标杆项目落地: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跨越
天府绛溪实验室入选首批榜单的“混合光子集成的近红外多波段探测芯片项目”是典型代表。该项目通过核心技术解决高光谱成像系统体积大、质量重等难题,已实现农作物监测、伪装识别等应用场景演示。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前期已取得技术突破,但工程化瓶颈与产业对接仍存挑战。通过“双向揭榜挂帅”发榜,项目获得广泛关注。
成都九洲电子通过“企业找技术”发榜,精准对接到上海卓谱微电子、海南华创九州光电联合团队,不仅解决技术需求,还通过政策资金支持减轻资金压力,坚定创新战略。最终,联合团队实现关键技术验证、产品测试到中试生产的转化链条,芯片即将量产,突破高光谱成像设备小型化瓶颈。
投融资对接:加速项目市场化进程
活动路演环节,“面向服务型制造的高分辨率激光三维成像技术”等首批落地项目亮相,覆盖先进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均为“成果找市场”机制下技术攻关迈向产业应用的代表。投资机构围绕技术突破、市场格局等与路演企业深入交流,多家机构表达合作意向。
成都贝瑞光电董事长张旭川表示,活动提供高效展示平台,帮助企业链接投资机构与产业链资源,未来将以创新驱动发展,完善产业链条。
全链条生态:夯实成果转化支撑体系
成都高新区构建“中试为核,三端发力”的成果转化生态:
- •策源端:拥有北大成都研究院、天府绛溪实验室等7家战略创新平台及69个国家级平台;
- •转化端:实施中试跨越行动计划,建成96个中试平台,服务4500余个项目(次),助力优赛诺等企业融资超28.5亿元;
- •生态端:创新“资助—种子—天使—创投”资本服务体系,80%容亏尺度和原价回购制度全国领先,百亿天使母基金获评“中国最佳天使母基金TOP3”。
活动现场,高新区推出“三维度”落地保障:政策端提供最高500万元股权融资奖励、1000万元研发补贴及主导产业专项政策;载体端打造1万平方米培育基地(24个月免租),开放96个中试平台及69家国家级平台资源;资本端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为科技成果注入“金融活水”。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双向揭榜挂帅”机制,加强多方合作,完善成果转化体系,全力打造全国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与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