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专题论坛:搭建产学研用生态 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落地
8月11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智能机器人产业科学家与企业家深度对接”专题论坛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应用,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张伟强调,要以搭建科学家与企业家双向奔赴的科创生态为抓手,通过供需对接与双向赋能,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双向赋能:构建科学家与企业家合作生态
张伟指出,一方面为青年科学家搭建与上市公司战略合作、对接金融资本及开拓业务市场的平台;另一方面为企业家开辟获取前沿科研成果、链接科学家资源及整合行业上下游的有效渠道,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具身智能:聚焦实用标准与数据闭环
在“从实验室到产业落地:具身智能科研成果转化破局之路”即兴对话环节,国家自然基金委高技术中心研究员刘进长与清华大学教授孙富春等专家认为,判断机器人好坏的标准是“能用、好用、耐用”;具身智能发展需闭环数据支撑;科学家创业应“聚焦场景、持续实践”。
落地难点:突破智能化与场景瓶颈
论坛汇聚学术界、企业界、金融界多方代表,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专家学者,以及达实智能、阿里云等企业代表。与会嘉宾认为,人形机器人从“表演级”迈向“实用级”需突破三大瓶颈:大脑、小脑、肢体的智能化、泛化性和安全性;同时需找准应用场景、实现持续造血,并坚持不懈创新。
项目展示:前沿科技转化多元场景
青年科学家展示了太空智能、工业操作、养老护理等场景的前沿科技转化项目,涵盖灵巧手、具身大脑等软硬件领域,为机器人技术应用拓展提供了新思路。
本次论坛通过搭建多方交流平台,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落地难点与产业机遇,推动科学家与企业家深度合作,为机器人产业从技术突破到市场应用提供了关键路径,助力人形机器人迈向“实用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