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理工学院:破除体制机制藩篱 激活科技成果转化“一池春水”​

​贵州理工学院:破除体制机制藩篱 激活科技成果转化“一池春水”​

贵州理工学院:破除体制机制藩篱 激活科技成果转化“一池春水”​

近日,贵州理工学院矿业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以技术许可方式,将7项专利及2项专有技术作价1800万元转化至贵州理工智矿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入驻科技孵化园后预计年产值达5000万元。这一成果是该校系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突破,为高校科技成果走向市场提供了可借鉴的“贵理工样本”。

​改革赋能:构建全链条转化体系​

贵州理工学院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痛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构建“1+2+N”政策体系(1个实施方案总纲、2个管理办法核心规则、多个操作细则执行路径),从制度层面打通转化堵点:

  • ​创新转化模式​​:推出“赋权+现金”“赋权+约定收益”等灵活形式,实施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鼓励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用于转化;
  • ​优化收益分配​​:支持科研人员以“贵州理工”冠名创办企业,将95%的转化收益分配给成果完成人,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
  • ​完善服务流程​​:畅通赋权、转化、收益分配全链条,推行“先使用后付费”模式,引入外部优质科技成果落地贵州。

​精准服务:打造“三位一体”支撑格局​

学校通过“3153”服务举措强化转化支撑,形成“政策—服务—平台”一体化新格局:

  • ​搭建三类平台​​:建成大学科技园、中试基地、贵州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站,提供全流程孵化服务;
  • ​设立专门机构​​:成立1个成果转化专门机构,配置5个专职人员岗位,确保转化工作专人专责;
  • ​引入专业导师​​:聘任3名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导师,提供专业指导;
  • ​培育经理人团队​​:孵化园培养技术经理人团队,加速项目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技术突破:瞄准产业需求攻关​

此次转化项目针对贵州煤矿安全生产迫切需求研发,攻克了强动压影响下巷道难以维护的难题,实现巷道全生命周期稳定和安全。矿业工程学院院长徐佑林表示,团队长期攻关的“采动应力作用下巷道大变形围岩控制技术”已在六盘水市盘州市松河东一井煤矿应用,后续将围绕矿山压力难题,以“强卸压、强支护、强监测”为路线开展系统攻关。

​企业成长:产学研融合赋能发展​

承载项目的贵州理工智矿科技有限公司入驻科技孵化园后,依托学校产学研优势,专注智能化矿山解决方案与安全工程综合防治服务,汇聚矿业专家与智能领域精英,提供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工程服务,推动矿山智能化感知与安全管理。

​未来展望:概念验证弥合转化鸿沟​

科技孵化园将筹建“富矿精开”概念验证中心,提供原理可行性研究、原型制造、性能测试等验证服务,弥合科研成果与市场化鸿沟。刘朝表示,期待更多产业链项目入园合作,共同服务贵州“富矿精开”,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贵州理工学院的实践表明,通过构建全链条政策体系、精准化服务支撑和靶向性技术攻关,能够有效破除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障碍,激发高校创新活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科技动力。

原文链接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