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金融与产业动态:政策赋能、创新提速与区域协同发展
近期,金融监管、地方金融运行及产业创新领域动作频频,从国家金融基础设施监管办法落地,到地方金融支持实体、科技成果转化及新兴产业培育,一系列举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监管与市场运行:制度完善与区域亮点
- 金融基础设施监管升级: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印发《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办法》(10月1日施行),聚焦业务监管,健全运营、风险管理等制度,明确系统重要性认定标准与宏观审慎要求,统一监管标准,为金融市场安全稳健运行筑牢基础。
- 江苏金融运行稳中向好:7月30日,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数据显示,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8.09万亿元,同比增长9.8%;上半年新增贷款2.09万亿元,同比多增152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63万亿元,同比多增4344亿元。
- 常州试点明示贷款成本:人民银行常州市分行启动明示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银行办理企业贷款时,除利率外,还需与企业共同列明各项费用,折算成年化率与贷款利率合计展示综合融资成本,清晰呈现企业融资负担。
企业上市与资本市场:区域活力彰显
全国首家通过绿色通道挂牌新三板后登陆北交所的上市公司诞生。7月31日,苏州鼎佳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920005)在北交所上市,该公司专注消费电子功能性及防护性产品设计、研发与生产,是高新技术企业。至此,苏州境内外上市公司达275家,其中境内A股223家,北交所13家。
产业基金与航空航天:精准投资促升级
7月31日,扬州航空航天产业专项母基金首支子基金——扬州润信兴邦航空航天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落地,总规模5亿元,由中信建投资本管理,扬州航空航天战新基金认缴30%,江都区国企与社会资本联合出资,重点投向航空航天、高端装备领域。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激励与区域实践
- 无锡出台专项政策:7月31日,无锡发布《促进全链式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支持重点科研平台向企业转移成果,按技术合同成交额10%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鼓励高新园区企业承接高能级平台成果,每项最高奖励50万元,单个企业最高500万元。
- 镇江、南通银企产学研对接:7月31日,镇江召开航空航天产业链“政银企”对接会,发布2025年首批金融助企“六张清单”(含重大项目、绿色金融等六大领域,564家企业和机构入选),金融机构向航空航天产业链新增专项授信280亿元;8月2日,南通举行船舶海工创新发展会议,8家哈工程校友企业与船海产业链主企业签约,哈工程长三角高等研究院相关中心揭牌,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与数字金融:创新应用与场景拓展
- 苏州人工智能博览会:7月28日,2025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在苏州开幕,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年度报告(2024 – 2025)》等报告,授牌人工智能科技领军人才落户项目。
- 数字人民币江苏实践:上半年,南京数字人民币新增个人钱包63.6万个、对公钱包5.9万个,月均活跃钱包110.7万个(同比增长147%);交易2442万笔、308.1亿元,消费笔数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0.5%、143.8%,数据居全省前列。
近期金融与产业动态呈现“监管完善、市场活跃、创新赋能”特征。国家层面强化金融基础设施监管,地方通过金融支持、政策激励、基金引导及场景拓展,推动企业上市、科技成果转化及新兴产业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未来,随着政策持续落地与创新实践深化,区域经济活力将进一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