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四个强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破解创新链产业链衔接难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甘小斌在“中国经济圆桌会”上表示,工信部将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通过“四个强化”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着力破解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不畅问题,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大举措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强引擎”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支持领军企业牵头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
- 发挥链主企业和用户企业协同作用,推动技术攻关与示范应用,形成“以大带小、以需促研”的创新格局。
- 强化创新和服务平台能级提升:
- 打造定位清晰、协同贯通的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 新建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优化重点实验室布局;
- 培育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构建全国中试服务网络;
- 聚焦新兴和未来产业培育卓越孵化器,加速技术熟化与产业化。
- 强化科技服务支撑:
- 提供计量校准、标准实施、检验检测等“一站式”公共服务;
- 培育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和高素质技术经理人队伍,提升成果转化效率。
- 强化机制改革保障:
- 推进科技成果“先用后付”、资产单列管理等改革;
- 完善收益分配机制,激发科研人员转化积极性,形成长效激励生态。
直面痛点:创新链产业链衔接三大难题
甘小斌指出,当前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衔接仍面临挑战:
- 大企业开放创新资源动力不足;
- 中小企业创新成本高、资源获取难;
- 创新合作信息不对称,供需匹配效率低。
精准施策: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针对上述问题,工信部将采取系列措施:
- 组织“百场万企”融通对接:鼓励大企业“发榜”提出需求,中小企业“揭榜”攻关,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
- 实施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行动:推动高校院所科研设施和仪器向中小企业开放,降低创新门槛;
- 搭建常态化对接平台:帮助企业提炼真实需求,链接科研资源,实现“柔性引才”,推动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企业集聚。
工信部“四个强化”政策体系,从主体培育、平台升级、服务优化到机制改革,系统发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瓶颈。通过精准解决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难题,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未来,随着政策落地见效,更多科技成果将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力我国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