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湖实验室: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破解成果转化难题​

明月湖实验室: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破解成果转化难题​

明月湖实验室: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破解成果转化难题​

盛夏时节,重庆两江新区的明月湖实验室一片繁忙景象。这里聚焦新型储能材料等关键领域,走出了一条“企业需求驱动科研攻关,成果直通生产前线”的高效转化之路,让先进材料从实验室走向量产应用,为重庆制造业迈向智能化赋能。

​产业需求倒逼科研转型​

过去,科研团队常面临“拿着成果找企业”的困境。以镁合金一体化超大压铸件研发为例,初期团队更关注力学性能,却忽略了工艺性能。随着汽车产业发展,整车企业需要尺寸更大、结构更复杂的构件,但常用镁合金的铸造性能难以满足工艺要求,导致构件易产生缺陷,成果转化受阻。

“产业有需求,转化才有靶向。”重庆大学轻金属研究院院长蒋斌说,团队意识到必须改变转化模式,瞄准汽车产业轻量化需求,与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重庆美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产学研用联合体,分工协作攻克难题。2023年6月,团队成功试制出镁合金一体化超大压铸件,力学性能与同类铝合金铸件相当,重量明显减轻。

​创新机制加速成果落地​

突破性成果迅速吸引企业“回响”。赛力斯带着订单和需求而来,团队“复制”产学研用联合体模式,用6个月时间研发出超大一体压铸镁合金后车体产品,整体性能提升超10%。

明月湖实验室以产业化为导向,弱化论文发表考核,将成果转化实绩作为首要考核指标。科研团队被赋予完全的技术路线主导权,同时建立“科研团队与创新产品全生命周期收益绑定”机制,保障团队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的持续回报。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赋能产业​

实验室与超威集团共同成立镁电池研发制造公司,探索汽车轻量化领域合作;携手宝武镁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筹建超大铸件产业化公司;加速推进长安汽车定制的超大铸件开发,产品预计年底问世。

“曾经一辆汽车用镁量不到1公斤,如今可达19.4公斤,未来5至10年有望实现单车用量破百公斤。”蒋斌说,实验室让新材料“硬核”成果从“实验台”跃上“生产线”,持续为重庆“制造”迈向“智造”赋能。

明月湖实验室的实践表明,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创新转化机制,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是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的关键。这一模式不仅加速了先进材料的产业化进程,也为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原文链接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