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亦庄构建国际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史太白落地一年赋能全球创新生态
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以独特的创新生态和开放姿态,成为国际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枢纽。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亦庄通过健全“三城”对接机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工程”,成功吸引全球顶尖技术转移机构——史太白技术管理中国总部落地,并在过去一年中推动多项国际合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搭平台:构建中德交流桥梁,汇聚全球创新资源
史太白技术转移网络覆盖全球55个国家、1100多个分中心,涵盖技术转移、研究与创新、科创服务三大类别。2024年2月,史太白技术管理中国总部落户亦庄后,迅速搭建中德国际交流平台:
- 技术匹配活动:同年3月,组织德国、奥地利等16家企业发布合作清单,促成氢能储运等10余项技术对接,欧洲企业高度认可亦庄产业生态;
- 科技外交官活动:9月联合亦庄国际人才发展集团举办“科技外交官亦庄行”,邀请新西兰、澳大利亚等10余名外交官体验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创新成果,新西兰参赞期待深化合作;
- 外资企业集聚:亦庄已汇聚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1500余家外资企业,包括105家世界500强项目,并通过升级人才政策、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等,为外资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史太白落地以来,开展8场国际交流活动吸引300余家企业参与,举办人才培训千余场。
促转化:打造双向快车道,推动技术跨境融合
依托亦庄创新生态,史太白构建“技术引进-本地化转化-产业化加速-产品出海”全链条服务体系,促进全球技术与本地产业深度融合:
- 技术项目引进:汇聚100余项全球技术项目,推动脑机接口、硅光芯片等前沿技术落地,助力本地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 国际合作项目:截至2024年底,推动IP Core、氢能电解槽等4个国际技术转移项目,以及2家硬科技企业落地亦庄。其中,氢能电解槽项目促成德国公司与中化控股星蝶装备合作,产品满足欧洲市场标准;摩托车AI驾驶项目引入德国辅助驾驶技术,推动区域技术升级;
- 金融融合创新:整合欧洲科研机构与亦庄产业链资源,跨境基金首批投资氢能、自动驾驶等未来产业。
育人才:培养复合型精英,构建创新生态闭环
史太白设立教育学院,启动技术经理人培养体系:
- 双元制教学:引入史太白大学能力教学法,结合亦庄产业需求,培养兼具项目管理与商业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 专家智库赋能:构建国际专家智库,推动海外技术与本地龙头企业联合攻关,探索“产学研用”协同模式;
- 人才集聚成效:通过“双百工程”汇聚100项前沿技术与100位海外专家,向北京市推荐4个国际专家团队,助力2个创业团队落地。
战略意义:打造全球科创范式,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史太白技术管理中国总部落地亦庄一年间,通过平台搭建、技术转化与人才培养,推动亦庄成为国际科技成果转化高地。未来,史太白计划构建双向技术转化生态系统,深化产教融合,建设AI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并探索“效率范式”“包容范式”“可持续范式”三大创新模式,为全球科技创新贡献亦庄经验。
北京亦庄正以开放创新生态吸引全球资源,通过史太白等国际机构的深度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跨境转化,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球科创合作提供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