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学院十年创新实践:构建全链条生态 赋能产业升级
自2015年重组以来,广东省科学院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围绕广东构建全过程创新链,通过人才集聚、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区域协同四大路径,打造出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全链条生态体系,成为地方科学院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人才驱动:靶向引育打造产业科技“尖兵”
省科学院紧贴产业需求,构建“需求导向—人才支撑—平台赋能—技术突破”协同体系:
- 精准引才:依托省专项经费支持,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近1300人,打造4000人产业科技创新队伍,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 平台赋能: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38个科技平台,与龙头企业共建102个产学研平台;
- 中试突破:牵头组建粤港澳大湾区中试产业联盟,建成20多个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如佛山精密仪器中试平台,助力创业团队缩短研发周期,加速产品市场化。
成果转化:市场化机制打通“最后一公里”
针对科研院所“不想转”、企业“没钱转”“不会转”难题,省科学院创新市场化运营模式:
- 全要素激活:建立企业化孵化载体,捆绑创新主体利益,技术经纪人团队操盘,合理股权设计保障科学家权益;
- 资本赋能:成立省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以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累计投资初创企业100余家,孵化700多家;
- 案例示范:广东中科谛听科技依托省科学院成果孵化,攻克油液光谱仪国产化难题,实现精密仪器进口替代。
区域协同:科技特派员扎根县域经济
省科学院立足地方需求,累计派出1000余名科技特派员,服务全省90%以上县(市、区):
- 环保技术: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解决惠州宝石加工行业固废处理难题,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 材料创新:新材料研究所研发铁基耐磨复合材料,提升粤东西北企业经济效益;
- 平台运营:江门产研院对接服务750余家企业,落地100多项技术需求,赋能鹤山产业升级入选省级示范案例。
战略意义:地方科学院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广东样本”
广东省科学院十年实践表明,通过人才集聚、平台支撑、市场导向转化和区域协同服务,地方科学院可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其构建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不仅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也为全国地方科研机构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站在重组十周年的新起点,广东省科学院正以市场导向促转化、活力效率抓改革、产业中试谋发展,持续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效能,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