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校技术转移转化成果对接展在苏州开幕 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科技成果落地
7月10日,2025高校技术转移转化成果对接展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开幕,设置区域技转中心、校企联合、科技成果超市三大展区,举办36场路演活动,吸引数千家企业及学生群体参与,打造产学研深度对接平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三大展区亮点纷呈 成果转化多元呈现
- 科技成果超市展区:重点展示苏创荟平台及超1300项科技成果,涵盖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领域。每张成果卡片标注领域、高校及联系人,扫码即可获取详细信息,方便企业“选购”匹配技术。
- 校企联合展区:24所国内外高校、41家企业及苏州科技商学院参展。苏州大学双臂遥操作系统等成果亮相,该系统通过主从式架构实现精准作业,适用于远程医疗、极端环境等复杂场景。
- 区域技转中心展区:展示苏州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显著成效,数据表明区域技转中心建设以来,全市校企联合攻关项目1691项、总投入35.7亿元;高校向企业转让或许可专利1625件;高校在苏孵化企业1085家,注册资金91.9亿元。
创新产品吸睛 高校成果转化能力强
江苏云幕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仿生人形机器人“屈原”成为展会焦点,它不仅还原历史人物形象,还具备多模态语音交互能力,可应用于文旅讲解、景区表演等场景。该公司由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智汇港孵化,已申请授权70余项发明专利,技术成果覆盖工业、服务、教育等多元场景,体现出强劲的技术转化能力。
校企合作紧密 苏州产业环境优势凸显
苏州大学教授朱铭鲁介绍,学校双臂遥操作系统等成果在苏州落地,得益于当地完善的资源配套,如吴江区机器人企业和原材料供应商集聚,能及时响应项目需求。同时,苏州大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本科阶段就开放导师课题,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为成果转化输送人才。
战略意义: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
此次对接展为高校、企业搭建了高效对接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苏州凭借完善的产业链、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政策支持,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理想之地。未来,随着更多成果落地转化,将推动苏州乃至全国相关产业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