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13件专利获中国专利奖: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跃升,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近日,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揭晓,河北省13件专利获奖,涵盖生物制造、能源消纳、轨道运输等领域,通过解决行业痛点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彰显了河北从“重数量”到“重质量”的专利转化升级路径。
获奖专利亮点:聚焦核心技术,赋能产业升级
- 中医药国际化突破:石家庄以岭药业“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药物中的应用”专利,推动连花清瘟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上市,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
- 汽车设计创新:长城汽车“汽车”外观设计专利(长城商用炮车型)融合中式硬派美学,订单持续增长,刷新行业纪录。
- 绿色生物制造:秦皇岛华恒生物“天冬氨酸酶变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实现β-丙氨酸生物酶法制造,生产成本降低42.8%,年减高盐废水排放近6000吨,全球首创丙烯酸催化技术,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 能源消纳技术:国网河北电力“能源消纳系统”专利破解新能源接入难题,填补国内空白,已在7省区推广,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就地消纳率100%。
- 矿用装备升级:石家庄煤矿机械“自驱动大坡度轨道运输机车”专利解决复杂工况运输难题,产品应用于国家能源集团等企业;河北工程大学“煤矿矿井排风余热送风加热设备”专利节约成本2.89亿元。
- 管材降碳增效:河北建投宝塑“PVC-O管材扩口成型自动调整系统”专利提升管材性能,节约50%原料,降低碳排放25%-50%。
转化成效:技术落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河北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深化专利转化专项行动,促进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 政策驱动:省市场监管局通过保护与运用双向发力,激发创新主体转化动力;
- 产业适配:获奖专利均针对行业痛点(如高污染、高能耗、运输安全等),通过技术革新实现降本增效、绿色转型;
- 市场验证:专利产品广泛落地(如连花清瘟全球销售、长城商用炮热销、华恒生物技术革新),形成显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战略意义:质量导向助力京津冀协同创新
河北专利从“重数量”到“重质量”的转变,契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支撑产业升级:生物制造、能源消纳等领域专利突破,助力京津冀产业链现代化;
- 强化绿色转型:生物酶法制造、低碳管材等技术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 激活创新生态:通过保护与转化政策,形成“研发—转化—产业”闭环,提升区域创新竞争力。
此次获奖专利的产业实践表明,河北正以高质量专利为抓手,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全国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