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业航天加速腾飞:创新与产业化双轮驱动
近年来,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凭借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突破,正加速抢占全球航天高地。从全球首枚液氧甲烷火箭成功入轨,到3D打印技术重塑火箭制造模式,北京企业以硬核实力推动商业航天迈向新高度。
技术创新:液氧甲烷与3D打印重塑产业格局
液氧甲烷燃料因积碳少、可长期贮存、成本低、无污染且重复性好的优势,成为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理想选择。2023年7月,蓝箭航天研制的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填补了国内液氧甲烷火箭的技术空白。其湖州动力制造基地第100台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下线时,超9000个零部件中已有过半采用3D打印技术,规模化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星河动力同样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降本增效,将发动机制造成本降至传统模式的十分之一,并在火箭末级增加可持续供电装置,构建分布式天空实验室,推动空间科学研究降本普及。
产业化突破:高密度发射与生态集聚
星河动力成立7年完成19次商业发射,将81颗卫星精准送入轨道,展现了北京商业航天的高效成果转化能力。北京市科委数据显示,北京拥有超300家商业航天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与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全国半数以上,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集群。
全球视野:从技术引领到市场拓展
银河航天首席科学家张世杰指出,太空基础设施建设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夏东坤表示,未来五至十年商业航天将保持“百花齐放”态势,星河动力计划拓展泰国、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
北京商业航天产业正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产业化为支撑、全球化为布局,加速迈向“九天揽星河”的新征程,为全球航天经济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