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商银行与上海理工大学共建”捐赠+”生态圈 破题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6月24日,上海农商银行与上海理工大学联合启动成果转化赋能生态圈建设,创新推出面向医工交叉领域的”捐赠+”合作方案,通过金融资源前移至实验室阶段,精准破解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难题,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金融创新:”捐赠+”模式打通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针对科技成果转化长期存在的”0-0阶段””0-1阶段”服务空白,上海农商银行首次提出”科创更前、科技更全、科研更先”理念,通过”捐赠+”方案实现金融支持深度前移:
- 设立专项基金:与上海理工大学共建成果转化概念验证基金,重点支持医工交叉领域产业化项目及医疗器械概念验证工程化中心建设;
- 全周期赋能:联合政府、投资机构、孵化器等生态伙伴,为高校师生提供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综合服务,覆盖资金、技术验证、商业孵化等环节。
这一模式直击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痛点——数据显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30%,大量成果因缺乏早期资金和验证支持而停滞在实验室阶段。”捐赠+”方案通过金融资源与科研资源的深度耦合,构建起”资金+服务”的双轮驱动机制。
战略深耕:聚焦”硬科技”服务产业升级
作为上海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上海农商银行持续深耕科技金融”无人区”:
- 服务前置化:坚持”向早、向小、向硬”,针对初创期科技企业推出差异化服务,助力跨越成果转化”死亡之谷”;
- 领域精准化:紧密对接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需求,此次合作聚焦医工交叉领域,精准服务医疗器械创新;
- 生态协同化:联合政府、投资机构、孵化器等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形成”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生态。
示范意义: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
此次合作是上海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实践:
- 模式创新:打造高校银行合作新范式,为全国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可复制的”上海经验”;
- 生态构建:通过金融资源整合,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高校成果转化,推动形成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
- 产业赋能:精准服务医工交叉领域,加速医疗器械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助力上海三大先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与上海理工大学深化合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上海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培育新质生产力贡献金融力量。这一合作不仅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更探索出一条金融深度服务科技创新的新路径,对推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