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推行“无码不结”政策:以药品追溯码筑牢医保基金安全防线
近日,国家医保局发文点赞广西“无码不结”购药政策,该政策通过药品追溯码构建的全链条监管体系,成为提升医保基金监管效能的核心举措。这一政策不仅为药品安全加上“电子身份证”,更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对医保基金使用的精准监控,为全国医保基金监管提供了可复制的“广西样本”。
“电子身份证”溯源:全链条守护药品安全
药品追溯码如同药品的“电子身份证”,从生产出厂便伴随药品流通全过程。广西要求定点零售药店销售医保药品时,必须扫码上传信息方可结算。这一举措实现了药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可追溯,为监管部门装上了“火眼金睛”。
以南宁市西乡塘区为例,追溯码系统精准识别出重复扫码、串换销售等异常行为,一举查处6家违规药店,实现了“一码一追责”的精准打击。截至目前,广西已采集药品追溯码11.2亿条,覆盖全区2.2万家定点医药机构,构建起覆盖全区的药品安全监管网络。
智能设备赋能:高效采集保障政策落地
定点医疗机构的追溯码采集效率是政策落实的关键。以智沃邦批量扫码枪ZYP36P为例,其即插即用、支持多种码制(一维/二维、UDI、屏幕码等)、自动查重及高耐用性等特点,大幅提升了医疗机构扫码上传的效率和准确性,成为政策落地的“技术助手”。
全国推广提速:智慧医保生态加速形成
近期,全国多地纷纷落实“无码不结”政策,标志着药品追溯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这一体系不仅有效防范了药品串换、空刷套现等违规行为,更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了医保基金监管的精准性和效率,为构建更智慧、更安全、更便捷的医保服务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广西的实践表明,“无码不结”政策通过药品追溯码的全链条应用,实现了药品安全与医保基金监管的双重保障。随着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这一政策将为医保基金安全构筑更坚固的防线,推动医保服务向智能化、精准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