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以制度创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
贵州省新修订的《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5年7月1日起施行。这部共八章五十条的法规,聚焦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企业创新及区域合作,通过系统性制度设计破解科技创新堵点,为贵州建设特色科技强省、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实保障。
聚焦成果转化:从“实验室”到“大市场”的制度突破
《条例》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设为专门章节,强化全链条组织保障,并将多项改革实践上升为制度主线:
- 赋权激励: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鼓励跟投持股、“先使用后付费”模式,激发科研人员转化积极性;
- 平台支撑:支持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强化成果中试熟化,解决“工程放大”难题;
- 评价改革:建立以转化绩效为核心的多元评价体系,破除“唯论文”倾向,引导科研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成果转化中心副主任武晓表示,《条例》将改革实践制度化,畅通了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更多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服务企业创新:破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瓶颈
《条例》聚焦民营企业科技创新需求,提出系列针对性举措:
- 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建设创新服务公共平台,吸纳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兼职挂职;
- 资金扶持:明确研发准备金制度、研发投入优惠及员工继续教育补贴,为企业创新“输血”;
- 人才激励:鼓励企业培养自有人才,建立人才激励制度,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贵州国塑科技管业董事长郭宗智认为,《条例》破解了企业转化高校成果、人才流动等堵点,为企业创新打造了“培育—优化”闭环,让企业安心成长。
强化全链条服务: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生态
《条例》从多维度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
- 人才体系:支持科研机构、高校建立技术转移人才体系,对贡献人员给予奖励;
- 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
- 金融支持:企业采购数据用于研发享优惠,职工继续教育经费减免,推动股权、期权激励。
熠品(贵阳)质量科技总经理武泽伟表示,《条例》为企业的科研转化“3C”体系(CRO+CDMO+CVC)提供了政策依据,将助力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成果转化。
区域协同与保障:扩大开放与宽容失败
《条例》提出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科技创新对接,鼓励省内外科研机构互设分支,扩大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同时,建立科研诚信与伦理审查机制,对探索性强、风险高的项目实行“免责”制度,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
财政科技经费增长幅度需高于经常性收入增幅,引导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融资,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
制度赋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条例》的施行,标志着贵州以法治化手段打通科技创新堵点,构建“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企业应用—区域协同”的全链条生态。从赋权激励到平台支撑,从企业服务到区域合作,贵州正以制度创新激活科技创新动能,为特色科技强省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