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名方名药科技成果转化分会学术年会召开——多维度推动中医药成果精准转化
2025年6月15日,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名方名药科技成果转化分会学术年会暨成果转化大会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举行。会议以“创新驱动,协同发展,推动中医药科技成果精准转化”为主题,汇聚两院院士、岐黄学者、企业代表及产业基金等各界嘉宾,共商中医药成果转化新路径,为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权威致辞:传承与创新交融,凝聚转化共识
原卫生部副部长曹泽毅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名方名药的转化虽面临挑战,但承载着振兴中医药、服务人类健康的光荣使命。他强调,老专家与中青年才俊的传承与创新交融,是推动名方名药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呼吁与会者充分交流,探索转化路径。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陈建强宣布,“国医会客厅”实体平台正式落地北京三元桥。该平台集成需求发布、路演对接、产权交割等功能,将成为中医药成果转化的“北斗星”,高效链接政、产、学、研、资多方主体,加速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分会总结:全链条转化路径,培养复合型人才
分会会长白彦萍教授系统总结了年度工作。她表示,分会始终聚焦临床需求与学术实践结合,推进科研与临床协同深化,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构建从需求发现、成药性评估、工艺优化到标准制定的全链条转化路径。同时,融合师承教育与科研训练,培养兼具临床思维与科研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中医药成果转化提供人才支撑。
前沿报告:AI重塑研发范式,多领域成果涌现
中国科学院陈润生院士在主题报告中指出,“AI大模型正重塑中医药研发范式”。他展示了团队研发的“灵枢”多模态数据整合平台,该平台通过融合电子病历、医学影像与组学数据,实现肿瘤疫苗设计、药物筛选等精准应用,为中医药研发提供了全新思路。
会议还邀请了十余位名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河南中医药大学苗明三院长、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平教授等专家,从中医药学术成果、临床科研、转化实践等方面进行分享,涵盖中医药外治技术革新、国际医疗服务模式创新等领域,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
平台揭牌:加速成果转化,链接多方资源
会上,“国医会客厅”正式挂牌揭幕。该平台以北京三元桥为支点,高效链接政、产、学、研、资多方主体,促进需求对接、资源整合和产权交割,加速中医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跃迁。
分论坛聚焦:技术+服务双轨发展,推动国际化
分论坛以“国际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为主题,呈现“技术+服务”双轨发展特征。刘彤辉秘书长介绍了中药多孔载体技术及智能经皮给药调配仪的应用;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主任刘馨雁分享了中医国际医疗服务模式与服务贸易体系建设经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中医科副主任熊祎虹展示了“中西协同、针药结合”的临床实践;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主任于国泳呈现了“三区一部”战略布局下的国际化实践。国际保险对接、医疗旅游服务包等模式创新,推动中医药服务从临床治疗向健康管理延伸。
未来展望:打通全链条,迈向新质生产力时代
白彦萍会长在闭幕致辞中重申,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临床,转化的意义在于造福患者。分会将持续打通“医研企”全链条,推动古籍智慧、临床经验转化为百姓可及的优质产品,助力中医药产业迈向新质生产力时代。
此次大会通过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和模式探索,为中医药科技成果精准转化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标志着中医药在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迈出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