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翎微电子:从“书架”到“货架” 成果转化创“芯”控电

乘翎微电子:一颗芯片里的创新密码

乘翎微电子:从“书架”到“货架” 成果转化创“芯”控电

在合肥高新区的一间实验室里,一块指甲大小的芯片正悄然改变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格局。这枚由乘翎微电子研发的电源管理芯片,不仅集成了小型变压器的功能,还能实现5kVrms隔离耐压等关键性能指标——这样的技术突破,在国内尚属首创。

​”它替代了原先的分立器件方案,在原有方案10%左右的体积下,实现了相应的功能,同时工作速度更快、发热更少、能耗也更低。”​​乘翎微电子首席技术官许伟伟向记者展示的这枚芯片,正是公司与合肥光伏龙头企业合作的成果。这枚小小的芯片里,浓缩着中国半导体人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决心与智慧。

创新基因: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

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的试点企业,乘翎微电子自带创新的”血统”。公司首席运营官朱元君坦言:”科研创新既是我们刻在基因里的’血统’,也是公司赖以发展的重要支点。”

依托中科大的前沿技术研发实力,这家年轻的企业已快速成长为行业新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连串的荣誉背后,是乘翎微电子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的一贯追求。公司专注于高端电源芯片研发,在电源管理芯片领域取得关键突破,产品已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新能源汽车和算力服务器等众多领域。

“我们拥有全球领先的创新能力,公司创业目标就是把这些领先的技术转化为当前市场需求的产品。”朱元君表示。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理念,让乘翎微电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找到了自己的赛道。

攻坚克难:DDR5内存的”电力监工”

在电源管理芯片领域,乘翎微电子的最新突破当属为新一代DDR5内存开发的专用电源芯片。许伟伟介绍:”以前的内存可能只是几瓦的电力量级,而现在则是几十瓦的量级,每根DDR5内存条上都需要一颗电源芯片,给内存颗粒供电并提供保护。”

这颗被称为内存”电力监工”的芯片研发过程异常艰难。许伟伟比喻说:”这就像游戏中的’打怪’,过完这一关,还有更难的下一关。”芯片需要通过内存条测试、服务器测试等多重验证,涉及复杂的硬件和软件协同工作。团队经过反复测试优化,最终成功开发出满足严苛要求的解决方案,产品预计今年年内面世,将填补国产半导体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科创生态:科大硅谷的赋能之路

乘翎微电子的创新之路,离不开合肥”科大硅谷”的滋养。公司成立三年来,在这片创新沃土上获得了全方位的支持:场地支持、资金注入、政策扶持、人才对接…科大硅谷平台公司不仅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更通过组织企业家培训、对接一线资源等方式,为企业提供综合赋能。

“很幸运,我们’出生’在科大硅谷。”朱元君感慨道。在这片创新热土上,乘翎微电子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得以心无旁骛地攻克技术难关。公司迄今已累计申请国内发明专利23项,美国专利5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6项,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及期刊上发表ISSCC论文13篇,占据大陆地区近五年电源管理芯片发文数量的半数以上。

未来展望:半导体产业链的”中国力量”

站在新的起点上,乘翎微电子正朝着新的目标迈进。许伟伟表示:”我们是电路设计,下一步是模组制作,再到软件开发,一个点接一个点,连成整个半导体产业链。”在他看来,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经历从材料到产品的全面突破,”难题一个个被解决”,产业链正变得越来越强。

这颗指甲大小的芯片,承载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创新梦想。在乘翎微电子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科技企业如何将实验室里的创新火花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随着更多像乘翎微电子这样的创新企业涌现,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未来必将更加光明。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