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项目落地实施后,将实现产品智能化、安全性和效率的跨越性升级,极大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近日,在滨州科技大市场“渤海科转赋能汇”活动现场,山东奥纳尔制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申中刚说道。
当日,位于滨州高新区的山东奥纳尔制冷科技有限公司与山东大学就“畜类肉品智能加工与速冻保鲜系统开发项目”签约。同时,借助滨州科技大市场平台,滨化技术有限公司、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等5家当地企业与山东大学进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涉及高端制造、高端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等多个产业领域。
科技金融助力成果转化
科技金融作为推动创新的助燃剂和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枢纽,在活动现场发挥重要作用。部分驻滨银行与滨州市企业就6个科技成果转化金融项目进行签约,总签约额达2390余万元。
滨州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兴则城市兴,创新强则发展强。近年来,滨州将科技创新视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任务”,举全市之力推进“双型”城市建设,构建了“五院十校N基地”创新格局。然而,科技成果供需对接不畅、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科技和产业“两张皮”等问题,仍是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题。
滨州科技大市场应运而生
去年12月,全省首个市级科技大市场——滨州科技大市场正式成立。它连接着万千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全市乃至全国优质科研资源,是技术要素流通枢纽,致力于打造“线上 + 线下”联动、“政产学研金服用”结合的“科技服务超市”,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
市科技局科技创新促进科科长杨雪瑞介绍,滨州科技大市场搭建了包含企业库、需求库、专家库、成果库、专利库的科技“五库”,汇集相关信息9650余条,并共享山东科技大市场8万余个科技成果、6000余位技术经理人、1400余家科研单位的科创资源,形成省市联动、共享共建的良好生态。
打破信息藩篱,促进成果转化
背靠海量数据,滨州科技大市场积极作为,打破成果转化的信息藩篱,推动科技创新需求端与供给端对接。在需求端,联合高校专家团队、专业机构深入企业,挖掘技术、资金、人才等发展痛点,一对一解决企业成长难题;在供给端,组织开展“企业高校行”“技术交易大会”等科创活动,为技术精准匹配市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当下,滨州的双向奔赴的创新“牵手”不断涌现,科技大市场赋能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区域创新生态加速形成。
未来展望
下一步,滨州科技大市场将围绕服务企业、赋能产业,完善成果展示、技术交易、人才引育、科技金融、科创服务功能,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辐射全省、链接全国的科技服务高地,为区域创新发展持续注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