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将其视为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以及推动制造强国、科技强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举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创新生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加速先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转化,赋能新型工业化和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
加速先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意义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
加强高质量科技成果产出和高效转化,是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赢得全球竞争战略主动的时代必答题,也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把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活动,能将科技创新落实到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上,将技术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领先优势,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见效。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动能
制造业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需求旺盛的领域。加速成果转化,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新动能。
赋能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防科技工业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代表,是高水平制造、高端装备的关键组成,更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要锚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强化开放统筹等,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和成果相互转化。
加速先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与机遇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大力推进先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型工业化迈出坚实步伐。
- 强化政策引领: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印发《促进国防工业科技成果民用转化的实施意见》,释放激励政策,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一批先进科技成果加速落地,如溶液型医用同位素堆、阿米检测等。
- 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优化重组,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平台,加速成果向产业转化。
- 建强专业机构:重组火炬中心,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职能,加强央地协同,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 发挥基金作用:利用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引导社会投资,汇聚成果转移转化合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制造业成为影响世界竞争格局的战略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主战场。我们要保持忧患意识,把握重大意义,做好思想和工作准备,肩负起时代重任,加力加速推动先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速推动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赋能新型工业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相关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论述,持之以恒建机制、强主体、育生态,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建优转化机制,解决“不能转”的问题
持续优化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体制机制,让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 完善顶层设计:制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等,明晰科技与产业对接、成果转化导向。
- 强化协同联动: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联合承担项目等,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联合体。
- 完善相关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等机制,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推动符合条件成果转化不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范围。
建强转化主体,解决“不愿转”的问题
企业是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加快落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发挥企业作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项目,引导优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在企业布局建设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
- 培育科技型链主企业:加快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型链主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任务,构建创新联合体和共同体,推动技术开发和应用一体化。
- 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擦亮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金字招牌”,培育更多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企业。
建好转化生态,解决“不会转”的问题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的良好生态。
- 发展科技服务业:出台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完善相关制度,加快建设国家统一技术交易服务平台,促进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
- 建优建强创新平台:优化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指导建设一批国家级中试验证平台,提升重点实验室的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
- 强化创新载体功能:支持和鼓励相关机构加强与各方对接,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转化新机制新模式,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