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联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全流程协同创新体系
近日,2025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召开,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会议重要议题。
会上审议通过了由三地科技部门联合制定的《促进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明确提出贯通概念验证—中试转化—强链补链全流程,
着力破解制约区域成果转化的系列问题,全面提升区域转化效率和成果占比。
雄安新区科技成果对接成果显著
-
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已集聚科技型企业180家
-
设立股权投资基金,累计对接国内外创新资源超1万家
-
组织150余项新技术、新产品进行路演发布
-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内外双循环”路径
一、成果供给发力:推动联合科技攻关
-
《措施》聚焦成果供给侧改革,加快技术攻关
-
重点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氢能、合成生物制造
-
推动高校、院所、企业跨区域联合攻关
-
输出100项以上关键技术成果,提供400项北京科技成果
-
汇集津冀技术需求不少于300项
二、转化通道畅通:打通“从研究室到生产线”路径
-
《措施》提出跨区域转化链条协同机制
-
概念验证
-
中试熟化
-
应用场景对接
-
-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创新“北京研发+宝坻转化”模式
建立“十大服务平台”:
包括科技金融、人力资源、企业服务、成果转化等全链条支撑
📈 当前成效:
-
注册经营主体达1870余家
-
2024年税收同比增长51.3%
-
规上工业产值激增62%
三、强化转移服务体系建设
-
提升技术转移机构市场化能力
-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水平
-
完善:
-
技术经理人职称评定机制
-
互认制度
-
-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与承载区
-
开展推介、评估、交易、IP保护等专业服务
-
四、通武廊打造重点产业链群,实现“产”落地
-
推出通武廊交界重点区域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
聚焦:
-
重点产业链群培育
-
成果转化落地
-
园区合作共建
-
产融赋能助企
-
📍 涉及区域:
-
北京市通州区
-
天津市武清区
-
河北省廊坊市
五、区域协同一体化加速推进
-
推进:
-
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机制调整
-
综保区一体化管理
-
“房涿涞”绿色能源与智能制造集群建设
-
京张体育文旅带打造
-
-
强化中关村—天开高教科创园对接
-
提升京津“同城化”发展效率
-
推动**“站产城”融合发展**
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扩大:
-
“跨省通办”
-
“同事同标”
-
-
拓展:
-
社保卡“一卡通”应用
-
“一网办”“一次办”政务服务
-
为三地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高效的营商与生活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