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转化需注重“市场阅卷”

目前,各地纷纷拿出实策,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实现产业化

  • 黑龙江省出台《黑龙江省科技成果产业化突破年行动方案》,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设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等重点任务。

  • 安徽省发布《安徽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明确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等26项措施

推动成果转化,关键在于打通科研到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使科技真正落地开花、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科研成果转化需注重“市场阅卷”


一、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企业出题、科研解题、市场阅卷”

契合市场需求的科研成果,才更具转化潜力。
新一轮推动产业化的政策重心在于:

  • 强化企业需求导向

  • 推动科研成果与现实生产紧密贴合

  • 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二、当前痛点:科研“沉睡”与企业“断链”并存

  • 高校和科研院所积累大量科技成果,却长期处于“沉睡”状态

  • 企业发展面临技术瓶颈亟需科研支撑

  • 缺乏成果转化连接点与支撑机制,导致

    • 科研资源闲置浪费

    •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 区域产业升级受阻

产学研用尚未形成协同闭环,对接渠道仍需系统化优化。


三、成功案例凸显企业主导地位的重要性

一批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显著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与发展信心
有效带动了区域产业升级与集群竞争力提升,凸显出:

  • 以企业为主体

  • 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协同融合
    是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现实路径。


四、政府角色:引导者+服务者

政府要俯下身子做服务型政府,重点做到:

  • 围绕重点产业链,梳理企业关键技术清单

  • 根据企业需求精准布局科技攻关任务

  • 确保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衔接

  • 推动科技成果“项目化、市场化、实用化”落地


五、加强企业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 支持企业建设中试平台,强化分层培育

  • 将企业作为科研转化平台核心力量进行分类管理与激励

  • 推动校企对接、产学研合作深度融合

通过政策机制增强企业牵头成果转化的能力与积极性,形成创新带动创新、企业带动企业的生态链条


六、推动体制机制改革,释放科研人员转化积极性

  • 支持高校院所开展成果管理、技术转移、职称评价等改革

  • 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机制与激励机制

  • 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政策

建立:

  • 以转化实绩为导向的评价考核机制

  • 贯穿全流程的成果转化支持制度体系

  • 科研人员成果收益分配和激励机制

让科研人员“放开手脚、安心转化”,激发成果转化内生动力


总结而言,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核心逻辑在于市场牵引、企业主导、制度护航、服务到位
唯有真正构建起以需求为牵引、以企业为核心、以机制为保障、以人才为支撑的转化生态
才能实现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车间”,从“论文”变为“产品”,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原文链接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