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交易额从2016年的2400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1.38亿元。
其中,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进行转化项目5个,累计作价金额近7000万元——这是贵州医科大学作为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单位交出的成绩单。
贵州医科大学创新与产业发展处处长涂波介绍:“我们抓住改革试点机会,明确科研人员在职务成果中的权益分配比例,并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成果转化领办创办企业。”
通过改革,一批具有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成为创新型企业的股东和高管。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贵州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堵点、痛点问题,深化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成果转化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在贵州兴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023年该公司通过“成果转化贷”项目,
成功将“一种电解液添加剂配方”的职务科技成果产业化,
新建年产5000吨电解液的生产线,产品销往全国。
“成果转化贷”由省科技厅与邮储银行贵州省分行联合推出,
旨在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化试点迈出关键一步。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被比喻为“点燃科技成果转化引擎的点火器”。
2024年2月,《贵州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措施》出台,
通过以下举措,破解“不敢转”问题:
-
推行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
建立资产单列管理制度
-
扩大科研单位管理自主权
-
完善尽职免责机制
省科技厅副厅长安守海表示,权属不清是制约科研人员转化积极性的核心症结。贵州以权属改革为突破口,构建“权责明晰—激励兼容—管理闭环”的转化生态系统。
《改革措施》明确科技成果产权归属,科研人员成为成果的“主人”,
同时提升成果转化效率,使科研人员能更大胆、更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只有及时转化,才能产生价值。
2023年底,贵州省农科院玉米育种团队创制的QD001玉米新材料,
以2000万元高价成功转让给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QD001有效解决了热带种质光敏感、籽粒脱水慢、温带抗性差等难题,
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热带玉米向北种植的突破性成果。
省农科院成果转化处副处长潘科介绍:“我们将成果转化收益的80%奖励给科研团队,极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与转化热情。”
从“不愿转”到“积极转”,
贵州以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改革为导向,构建
“绩效导向、合理分配、激励有效”的制度体系,
破解“政策不足、机制不畅”的问题。
技术经理人作为“牵线搭桥”的关键角色,
正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武晓介绍,
她在2024年促成贵阳中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投产新能源汽车电缆生产线,
年新增营收8000万元。
但早期成果成熟度低、企业转化意愿弱、科研人员“不会转”或“转不动”,
都需要技术转移人才介入撮合。
目前,武晓已牵线超10项成果,链接企业超过10家。
贵州支持科研事业单位设立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专业岗位,
并在成果转化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奖励技术转移人员,
有力激发了其积极性,建立起
从实验室到企业车间的科技成果“加速通道”。
中试基地(平台)是科技成果跨越“死亡之谷”的关键一跃。
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处处长熊庆介绍:
贵州正大力支持企业、科研单位建设中试基地,
对新建的中试基地最高给予1000万元支持。
此外,贵州还在完善国有企业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支持科研单位设立转化实体、
推动成果开放共享和“先使用后付费”模式落地等方面持续发力,
不断织密成果转化服务保障网络,
推动全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