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至12日,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河北召开。
记者昨晚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按照会议部署,京津冀三地共同编制了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今年将加快落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比重。
■ 通州与北三县将联合绘制产业链图谱
“北京将牢牢牵住‘牛鼻子’,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成效。”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
支持央属标志性项目落地
-
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
-
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区功能
在雄安新区,将:
-
推进中国中化、中国华能总部尽快投用
-
布局空天信息、低空经济重大项目
-
实施京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职业培训三项工程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将:
-
推进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重点项目建设
-
打造城市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
-
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
加快通州与北三县一体化发展,推进轨道交通22号线建设
-
联合绘制示范区产业链图谱,开展一体化精准招商
■ 通武廊将打造京津冀重点产业链群
通州、武清、廊坊三地相邻,被称为“小京津冀”,是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地制定了加快通武廊交界区域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
-
重点产业链群培育
-
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
重点园区合作共建
-
产融服务助企赋能
打造京津冀协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此外,京津冀还将:
-
推进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体制机制优化
-
建设综保区一体化运营体系
-
培育“房涿涞”绿色能源与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
加快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
■ 19项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措施将落地
创新驱动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地已编制
《促进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聚焦:
-
贯通转化链条
-
增强多领域场景应用
-
共6大方向,19项具体举措
今年将重点:
-
深化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建设
-
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天津、河北、雄安中心优势互补
-
优化合作园区创新生态
-
提升成果转化效率与比重
在产业协作方面,将:
-
推动重点产业链图谱落地见效
-
壮大安全应急装备、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等7大国家级重点产业集群
-
加快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建设
-
打造环京智能算力集聚区,协同培育新质生产力
■ “跨省通办”“同事同标”范围将扩大
生态环境保护是三地协同发展的突破口,制定了
《京津冀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建议稿)》,推进:
-
绿色低碳转型
-
“三北”六期工程建设
-
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
交通方面:
-
推动荣乌新线高速二期等工程开工建设
-
提升天津港国际枢纽港地位
-
共建京津冀世界级港口群与机场群
营商环境方面:
-
优化区域协同营商环境
-
扩大“跨省通办”“同事同标”覆盖范围
-
推进社保卡“一卡通”更多应用场景
-
提供“一网办”“一次办”等便民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