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强化企业主体、完善中试体系、加快成果转化,奋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高地

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年以来,成都高新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川考察时提出的“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重要指示,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打通成果转化通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


🚀 企业引领创新,产品矩阵持续突破

成都中微达信科技有限公司,一季度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同比增长18.9%。副总经理吴峰介绍,公司今年以来已陆续推出**“蜀山系列”低温量子测控芯片**、“岷山系列”量子计算测控系统,产品矩阵实现从“量”到“质”的跃升,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成都高新区通过持续优化科创服务体系、推动成果产业化,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格局。


高能级平台集聚,打造成果策源“源头活水”

成都未来科技城·天府绛溪实验室,全球首款超小型便携式测绘无人机即将量产。实验室围绕“0-1、1-10、10-N”全链条打造科技成果孵化空间,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转化”无缝连接的创新生态结构

成都高新区通过“立园满园”行动,加速推动平台与园区结对共建,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落地、规模转化。截至目前,高新区已建成6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7家战略创新平台,取得81项原创性科技成果


🏭 企业“站C位”,做强科技创新主力军

在5G互联科创园,宜泊科技AVP自动泊车技术即将正式落地。企业在发展中获得5600万元B轮融资及真实场景测试支持,已建成全国首个区域级AVP无人泊车示范场景,申请专利60余项。

AI手术机器人远程手术eVTOL飞行器试飞,从六基因编辑猪肾移植智能制造装备国产替代,成都高新区企业不断在科技创新高地上“领跑发力”。

截至今年2月,高新区拥有4869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2家,企业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持续增强。


🔬 中试平台赋能成果转化“加速跑”

在成都辰显光电公司,Micro-LED中试线正全流程推进,首款135英寸TFT基Micro-LED商用屏已正式量产。

成都高新区加快实施“中试跨越行动计划”,推动建设**“中试为核、三端发力”**的转化体系(企业端、平台端、资本端)。截至目前:

  • 已建成72个中试平台,覆盖12条重点产业链;

  • 中试项目产值累计突破百亿元

  • 今年4月发布20亿元“中试基金”建设计划,为“实验室成果→市场产品”提供金融“加速器”。


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闭环体系

成都高新区正通过四大路径打造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1. **政策引导——**系统施策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2. **平台支撑——**构建高能级科研平台+中试基地“双轮驱动”;

  3. **资本赋能——**组建成果转化基金、强化“耐心资本”介入;

  4. **企业主导——**鼓励企业牵头产业技术攻关、承接科研成果落地。

科技创新正不断成为成都高新区发展的“主引擎”和“核心变量”。

原文链接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