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下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布局加速落地保定
生物医药产业链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培育的六大产业链之一,正在逐步构建“北京研发、河北转化”的协同发展新格局。其中,保定市凭借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和对接雄安新区的战略通道作用,吸引了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将成果转化环节布局于此。
近年来,保定以“服务首都、对接京津、联动雄安”为定位,依托京津科研优势和自身产业配套,推动形成“京津研发、保定转化”的高效分工模式,成为生物医药企业转化落地的重要承载地。
企业典型案例:创新成果加速落地保定
保定诺未科技有限公司由总部位于北京的研发团队发起组建,技术骨干来自北大、清华、中国医学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专注于T细胞治疗、干细胞应用等前沿技术。2018年,在成果转化需求推动下,公司在保定设立子公司,围绕抗肿瘤免疫细胞展开技术转化。当前,公司已获得29项知识产权,建设多个省级科技平台,逐步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闭环发展。
另一典型企业为北京库尔科技控股的保定佳瑞源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主营体外诊断试剂和检验设备,近年来在保定建立起生产线。依托保定与北京之间的便捷交通,实现了研发与生产的高效衔接,形成以北京为技术策源地,保定为产品制造基地的双向互动格局。
区位+交通+政策:构筑成果转化“优选地”
企业负责人普遍认为,保定之所以成为研发成果产业化的重要节点,关键在于其“接北京、邻雄安”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交通体系。细胞类产品对运输时效性要求极高,从保定到北京医院仅需两个多小时,有效保障产品活性。同时,保定可快速响应北京方案需求,上午研发提出调整,中午人员到场对接,下午即完成流程优化,成为企业快速试制和生产的重要依托。
随着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持续推进,高校院所、创新资源向雄安加速集聚,保定作为其外延腹地,也将迎来新一轮人才红利和协同发展新机遇。
市场导向与政策驱动双轮并进
保定市将生命健康产业作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围绕“医、药、养、健、游”融合发展,强化产业生态构建,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布局。相关政策支持、生物医药园区建设、科技平台引入等配套举措逐步完善,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据介绍,当前已有多家企业在保定取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资质,产业集聚效应正在显现,推动保定在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