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启动运营三周年之际,武汉创新发展研究院(武创院)迈入新阶段,推动创新体系“再创新”。
4月13日,武创院2025年创新生态伙伴大会上,三大创新枢纽正式启动运营,分别聚焦机器人与先进制造、生物技术与转化医学、激光应用与高端装备三大领域。
什么是“创新枢纽”?
“枢纽”是系统中的核心节点,承担连接、整合、协调资源的重要功能。武创院的创新枢纽定位于具备引领能力的系统性产业组织形态,不仅是平台,更是资源聚集、技术突破与成果落地的多功能集成体。
三大创新枢纽各展优势
1. 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枢纽
由知名创业导师主导,围绕具身智能技术进行深度孵化,推动产业化。
将构建**“北京科创+武汉产业”双城互补体系**,以北京高密度孵化资源对接武汉产业纵深优势,形成“体制试验田”。
2. 生物技术与转化医学创新枢纽
由生命科学工具产业研究所升级打造,联合独角兽企业爱博泰克生物共建。
聚焦六大建设目标:
-
成果转化应用体系
-
海外飞地平台
-
人才培育系统
-
产业合作网络
-
临床资源联盟
-
跨区域协同机制
技术总监吴知才表示,该枢纽是生物医学领域的“超级平台”,具备拨转股资金池、产业基金、技术经理人团队等综合资源,将提升成果转化的精准度和效率。
3. 激光应用与高端装备创新枢纽
由武创院与上市公司逸飞激光联合组建,聚焦“链主定义场景—院企技术攻关—资本助推转化—企业落地应用”的全链条协同机制。
首批将重点打造:
-
电池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
工业与人形机器人集群
-
第三代太阳能电池装备集群
-
半导体先进封测与物流装备集群
逸飞激光董事长吴轩表示:“枢纽不是平台,而是面向产业集群构建能力的系统组织体。”
从“强单元”到“大枢纽”:构建武创院式创新体系
武创院三年来,逐步从创新单元起步,探索孵化机制、项目遴选逻辑与成果转化路径。以生命科学工具所为例,率先通过**“拨转股”机制**实现“共投共担”,已催生一批全球领先产品。
如今,武创院进入“强单元+大枢纽”时代,打造更具系统性、专业化、平台化的**“超级枢纽”**,实现从点状试验走向体系驱动。
为湖北构建“北斗七星式”创新支持体系赋能
三大创新枢纽的启动,将为武创院及湖北省搭建起涵盖“政产学研金服用”七大要素的全链条协同网络,助力打造具有持续生命力的“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