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洪亮教授团队发布全球最大的蛋白质数据集——蛋白质功能预测Venus系列模型。借助该模型,原本需通过以万次计数的实验试错来设计的蛋白质产品,如今可实现“精准设计”。基于此成果,团队新成立了上海天鹜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与多家国内头部生物医药企业合作开展药物研发。
无独有偶,就在几天前,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研究员许文平带着新培育的“高学历高颜值”草莓,亮相第10届国际草莓大会。当下,已有100多家种植企业对许文平团队的草莓培育新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期望寻求合作。围绕许文平的成果,也诞生了一家创业企业——上海交盟种荟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从田间地头到先进制药,上海交大教师们的科研成果背后,不仅有研究团队,还都配备了技术转化“服务员”。得益于17名校级技术转化专员和学校配套的“完全赋权(完成人实施)”等政策,仅今年以来,上海交大就推动近10项科研成果进入转化落地进程。自2020年底至今,学校已助力教师们完成120项成果的转化和创业。
服务“潜力股”,提供转化“全生命周期服务”
许文平的草莓培育新技术能顺利转化并结出“硕果”,上海交大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科技成果转化专员朱悦功不可没,他也是许文平成果的首席技术转化专员。
许文平的草莓原种苗生产技术,可实现草莓原种苗脱毒,避免代际退化,解决了我国年产值1000亿元的草莓种植产业的一大难题。然而,农业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受市场、时间等多因素影响,常陷入“资本有兴趣缺信心、种植企业有动力缺投入”的困境,这让许文平一度觉得“成果落地如同隔着一座大山”。
直到朱悦出现,许文平看到了转机。“我们的服务采取‘首问制’,即科研人员找到我们后,最早经手项目的技术转化专员会负责到底。”朱悦介绍,从成果界定、评估,到制定转化方案、选择转化路径等,科研人员只需提需求,学校就会“定制”方案,转化专员为转化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在朱悦的帮助下,转化过程中的难题逐一化解,许文平顺利找到带着“第一桶金”投资的合伙人,也找到了能对草莓种植苗技术进行概念验证的合作单位。如今,他的草莓种苗能让农户每亩增收2万至4万元。
朱悦表示,转化专员的工作是挖掘有价值项目,所以有时会同时关注多个“潜力股”。除为主动上门的科研人员提供咨询服务外,他们还经常深入各学院挖掘好项目,陪伴科学家发展。“若判断项目产业化前景良好,我们就会主动协助科研人员对接外部资源、开展概念验证。”朱悦说。
从转化专员到“完全赋权”,加快成果落地
洪亮所在的天鹜科技,最新估值已超1亿美元。这家围绕他研究的蛋白质数据集于2021年成立的公司,已完成三轮融资。天鹜科技是上海交大实行科研成果“完全赋权(完成人实施)”政策的成果企业之一。
所谓“完全赋权(完成人实施)”,即对于大学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学校不再直接持股,而是将成果所有权直接赋予科研团队,待成果转化成功后,再按转让出资评估值的一定百分比付给学校。过去,高校教师成果一般由学校按比例持股,在转化过程中,这种制度设计在面对多元化资金需求时,往往带来诸多限制。
从2020年底起,上海交大作为全国唯一试点单位,开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试点,批量探索以“完全赋权(完成人实施)”模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为成果转化清除障碍。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应用型成果只有成功转化,真正服务社会,才能产生价值,否则就是对科研投入的浪费。”
洪亮通过转化专员完成完全赋权流程后,引入融资,并与国内相关领域头部企业合作。团队不仅不断提升数据集质量和规模,还配合行业领先的自动化设备,将蛋白质设计从“复杂科学”变为“简单工程”。
目前,洪亮团队与瀚海新酶合作研发的胰腺炎检测原材料生产的核心工具酶,成本较以往产品下降90%,打破国外企业垄断;团队还与一家体外诊断头部企业合作,成功将医学检测中广泛应用的标记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提高至国际头部企业的三倍以上,有望实现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超敏诊断。
构建合作创新链,创业教师形成正向科研反哺
在上海交大,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转化专员“首问制”,全方位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活力,带来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在转化专员支持下,最快的科技成果转化仅一天就完成全部线上审批流程。
目前,上海交大通过作价投资、完成人实施、合规整改等方式形成的“阳光科创企业”累计达191家(不含衍生企业),先后诞生3家独角兽企业、4家独角兽潜力企业、4家小巨人企业、11家拟申报IPO。
转化专员的出现,还让教师之间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无形中构建起一条合作创新链。同在上海交大农生学院的代光辉教授从事农药研发,因与许文平有同一位技术转化专员,如今他开始与许文平合作,尝试用植物姜黄提取物生产农药。“用食品材料生产农药,能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许文平说。
上海交大统计显示,超六成教师创业企业对学校形成正向科研反哺,不少企业与学校共建研发平台,联合开展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大量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