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研扎根产业一线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将研究课题直接扎根于生产实践,使科研过程与产业需求紧密高效结合,从而实现科研成果的就地转化与应用,彻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个里程’。”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林海在做客《人民会议·圆桌对话》栏目的时,就农业科技创新话题发表了看法。

让科研扎根产业一线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林海指出,农业科技同样需要“自立自强”,必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力量建设,构建起以企业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和谐机制。

“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让企业出题、参与答题、企业阅读卷,真正把科技成果变成现实生产力。”林海认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科研和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实验室从“象牙塔”走向“田间地头”。

种业是“芯片”,创新是核心动力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林海强调,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当前农业科技的核心竞争力集中在种业体系创新上。同时,要推动“良种+良法+良机+良策”协调发展,强化配套技术建设,实现整体性突破。

强化一线导向,推动成果就地转化

“研究问题源于一线,研究过程应服务于一线,成果最终也应回到一线。”林海提出,把实验室从传统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延伸到产业一线,将科研链与产业链对接,才能真正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他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农业学科的科研能力也必须随之升级。只有把科技创新与农业现代化主战场紧密结合,才能打造出强大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真正建设农业强国。

原文链接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