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两个100”四川全面部署2025年科技工作重点任务
3月10日,2025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全面总结2024年科技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发展形势,系统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明确以科技创新为牵引,打造四川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今年科技创新“多点开花”
2024年,四川省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系列突破,科技强省建设迈出一步:
- 创新成果持续稳定:全年登记科技成果4910项,同比增长20%;技术合同登记额达2607项,同比增长33.6%。
- 企业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00家、科技型企业3000家,瞪羚企业增加至312家。
- 产业科技加速提升: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1300亿元,规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0.9%。
- 创新平台成果显着:锦屏深地实验室、天府绛溪实验室等平台取得国际领先成果,2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
- 标志性科技成果频出: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成果坚定,国际首颗AI大模型科学卫星成功入轨,29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
- 科技开放合作不断扩大:建成渝中地区“一带一路”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落地,新增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8个。
-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设立5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基金,打造全国首个产业科技人才教育一体化发展规划。
2025年工作安排“两个100”
会议提出,2025年要聚焦“两个100”:
- 布局100个“从1到10”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推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重大技术成果;
- 实施100个“从10到100”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打造引领新质生产力的标志性产品。
目标包括:全年累计科技成果5400项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285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06万亿元。
全面部署2025科技工作五大重点
一是科技强化创新战略源功能
第二级创新平台支持,推进批天府实验室布局,持续推进6大科技专项,打好前沿技术攻坚战,打好“主动仗”。
二是加快成果转化与产业融合
推广“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服务模式,建设省级中试平台20个、应用示范场景100个;开展财政资金“先投后股”“股贷债保”联动重点,推动“创新积分制”与“天府信用通”联通作用。
三是强化产学研用协同
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推动高校围绕产业链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提升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服务能力。
四是深化科技开放合作
加快建设成都科学城、绵阳科技城等战略平台,推动川渝科技协同,建设成渝中线科创大走廊,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科技对接,招院引所、招才引智协同推进。
五是强化科技人才体系支撑
推进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活动,组建四川省科技人才研究院,办好创新创业活动,持续激发人才活力。
本次会议由四川省委科技委主办,成都市、宜宾市、电子科技大学、省农科院、成都奕成集成电路公司等单位作交流发言。省直部门、各市(州)科技系统负责人、高新区代表以及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代表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