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加速天台产业升级 近3年来实现106项成果转化落地

校企联动谋创新科技赋能促进转化——天台县推动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升级

校企合作加速天台产业升级 近3年来实现106项成果转化落地

日前,在天台县苍山产业集聚区,占地269亩的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厂扩建,120多名员工正在加紧安装最新设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球首创的活性叶酸生产线。此次采用生物法工艺的创新成果,进一步夯实了圣达生物在全球维生素和生物保鲜剂领域的领先地位。

正是技术源于200公里外的浙江工业大学工程研究所。经过60余名科研人员6年多的艰苦努力,团队成功打通中试工艺,为产品产业化铺平了道路。研究所长陈小龙介绍,活性叶酸作为一种天然营养强化剂,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而且在中性、常温、常压条件下即可生产,不仅安全风险低,还能节省三分之二的生产成本。

近年来,天台县累计投入近3000万元,持续推进与高校院所的深度合作,与12所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设了技术转移、产学研合作、实体研究院等多个转化平台。

圣达生物与浙工大的合作始于多年前,企业聘请陈小龙担任技术顾问。在研发关键阶段,企业认证技术骨干派驻进研究,团队确保研发与产业对接。“他们做科研,我们搞落地,优势互补、合作。”企业总经理助理梁超表示。

2011年起,浙工大陆续在天台设立技术转移中心、研究院,并推动建立2家院士工作站、3家博士后工作站和近10个实习基地,科研成果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加速转化。2023年,浙江工业大学天台工程师学院正式成立,推出“订单式”人才培养,紧贴产业需求开展专业培训,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目前,天台已有60余家企业与职业院校建立长期合作,遴选实施产教融合项目100余项。

成果转化不断取得实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与天台共建数字产业研究院,引进中润油联(台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油品原料生产线,预计3年内产值达1亿元;“低噪音、耐磨变容涡轴特种泵”项目实现国产替代;天台智能制造研究院引进3D轨道检测车为国内首创技术,预计5年产值达5亿元。

近三年来,已有50余家高校在天台实现科研成果转化项目106项,合同金额累计达6000万元。校地合作不断深入,科研成果加速落地,为天台县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原文链接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