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推动科技创新,青岛探索成果转化新路径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链中,技术经纪人被形象地称为“科技红娘”。他们不仅连接科研机构与市场需求,更在技术交易、评估成果、政策落地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青岛通过培育高质量技术队伍、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加速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扩容:打造特色技术队伍,促进供需高效对接
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等于科研与市场的脱节。科研人员倾向于用实验参数表达成果,而企业家更关注投入的效益比,这种“话语体系”的缺陷导致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难以快速落地,企业技术需求难以精准匹配。技术经纪人正是在此过程中扮演“桥梁”角色,推动科研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1.青岛技术经纪人体系不断壮大
青岛早在2015年便加入雇佣国家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并不断启动完善**“政府—行业—技术转移机构—技术代理人”一体的服务体系**,在全国较早技术转移人才培训工作中开展。截至2024年,青岛已累计培养技术代理人2200余人,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700亿元,形成了近乎具备市场意识和专业能力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
2.首创“一课双证”模式,复合型人才培养
2023年,青岛在全国首创**“一课双证”培训模式,在海洋科技大市场举办首期海洋技术经纪人实训班**。该模式让学员在培训考试合格后,能够同时获得中级技术经纪人和初级创业孵化从业资质,增强技术经纪人人员的创业能力。这一创新此举不仅拓宽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范围,也为青岛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专业支撑。
提质:推动“人岗合一”,提高成果转化实效
技术经纪人的核心价值在于精准匹配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青岛通过构建“培训——实训——落地”的完整路径,确保技术经纪人“用得上、转得成”,实现“人岗合一”。
1.三级培养,提升技术经纪人实战能力
青岛探索出一条技术促进者已培育的特色化道路:
- 第一阶段:针对驻青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的技术转移人员,提供基础培训,满足“高配人”需求。
- 第二阶段:强化实战能力培训,确保能够精准识别市场需求,实现“人适岗”。
- 第三阶段:通过成果转化平台,让技术参与者深入参与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最终实现“人岗合一”。
2. 典型案例:技术进步半导体技术突破
青岛蓝光晶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半导体硅电极等辅材领域是国内“梯队”,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硅材料电阻率的问题。大工(青岛)研究院姜大川作为技术代理人,成功将企业需求转化为高校科研课题,大联合连理工大学及研究院团队,精准攻克关键技术,促进企业对接翻番。这一案例表明,技术促进的精准对接机制,能够极大提升科技成果的市场落地率。
3.“1+1+1+N”模式,推动科技成果精准落地
2023年,青岛围绕“3×4”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成立了**“1+1+1+N”服务专班**:
- 由市科技局业务处室、区(市)科技局联络员、科研单位成果转化负责人及技术代理人团队共同组成。
- 技术人员研究52家重点院所和128家重点企业,征集科技成果和企业需求4100余项,初创校企合作775项。
更新:完善政策,提升技术领先者职业认同感
尽管技术经纪人正在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但其职业发展仍面临来自行业缺口大、服务质量不稳定、市场认可度不高等问题。青岛正通过卫生系统性激励政策,打造了更加有吸引力的技术经纪人职业发展路径。
1.“青岛拔尖人才”选拔,提升行业认可度
《青岛市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十条措施》提出,将技术经纪人纳入“青岛拔尖人才”选拔全球化,单设技术经纪人序列,技术经纪人的社会认可度和职业荣誉感。
2.构建积分评价体系,提供多层次激励
- 培训等级、需求挖掘、成果对接、落地转化等绩效,建立技术绩效积分评价体系,定期发布年度优秀技术绩效指标。
- 结合积分排名与成果转化效果,为优秀技术经纪人提供“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并享受相应的政策支持。
3.强化实战培训,提升服务能力
- 依托国家、省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系统开展初、中、高级技术经纪人培训,每年培养300名专业技术经纪人。
- 组织海洋、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的技术顾问实训,精准匹配行业需求。
- 构建市场化的技术经纪人撮合交易平台,探索信息共享与有偿服务机制,为技术经纪人提供更稳定的市场回报。
结语:以技术经纪人为抓手,加速科技成果市场化
技术推动者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推动者,正在成为青岛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中的“关键变量”。通过打造特色人才队伍、提升匹配精准度、优化激励政策,青岛正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专业服务”**的技术转移新格局,打通科技创新向产业化应用的“最后一个环节”。
未来,随着更多高质量的技术参与者加入,科技成果的转化成功率将进一步提高,助推青岛加快建设创新型科技强市,释放科技创新的巨大价值,打造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金字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