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一核”辐射,深化区域和谐创新
会议强调,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要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等优势,进一步强化区域合作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强化非首都功能疏
在规划空间方面,会议提出要高标准制定现代化首都都市圈规划,优化通勤圈、京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技术转移与产业融合
会议指出,京津冀地区要在提升创新动能方面主动作为,推动高水平科技成果加速转化。重点措施包括:
- 高质量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合作平台。
- 共建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装置,联合攻关关性关键科学问题。
- 科技成果转化提速,加快建设概念验证、成果孵化和中试平台,扎实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推动培育更多跨区域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
- 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提升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市场化应用。
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京津冀产业链群发展
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京津冀产业链群建设,围绕“六链五群”战略,深入推进跨区域产业链协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体措施包括:
- 优化重点产业链,完善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围绕链主企业的配套需求,组织上下游企业精准对接,提升区域产业配套水平。
- 培育聚集产业集群,针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实施“一批一策”专项提升行动,促进产业资源要素集聚。
- 加强产业载体建设,强化创新研发平台、中试基地、技术服务中心等载体建设,拓展前沿示范应用场景,提升科技成果承接与落地能力。
- 优化区域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规则、标准、机制的“软联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利用服贸会、全球数字经济大会、链博会等国际平台,拓展招商合作,吸引更多高端产业落地。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良好创新政策落地
会议强调,要加快体制改革,推动中关村示范政策区向京津雄重点园区延伸覆盖,优化重大科研项目的机制组织。强化京津冀党政主导领导的协作机制,推动党政主导领导谈座会常态化机制,强化联合办公室工作协调作用,确保各专题组工作的任务落地落实。
展望2025:打造京津冀和谐发展新格局
2025年,京津冀将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强化高效区域装备一体化布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全球领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京津冀样板。